搜索

您的關鍵詞

由我院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七次太陽界面層成像光譜儀(IRIS)衛星國際研讨會于4月10日-16日在山東威海舉行。來自中國内地與台灣、韓國、日本、印度、美國、挪威和法國等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參會。會議科學組織委員會主席與地方組織委員會主席分别由我校田晖研究員和山東大學宋紅強副教授擔任。

本次研讨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聘請IRIS衛星團隊核心成員奧斯陸大學的Mats Carlsson教授、ViggoHansteen教授和Tiago Pereira博士,以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Joel Allred博士和我校田晖研究員等講授太陽紫外光譜診斷、IRIS科學數據分析、輻射轉移理論、與IRIS科學目标相聯系的甯靜太陽大氣和耀斑數值模拟等;二是邀請美國大熊湖天文台台長Wenda Cao教授、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ongchulChae教授、日本國立天文台Joten Okamoto博士、南京大學程鑫副教授和雲南天文台徐稚副研究員分别介紹新太陽望遠鏡(NST)、“日出”衛星(HINODE)、可見光與近紅外太陽爆發跟蹤望遠鏡(ONSET)以及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讨論這些亞太地區的太陽觀測設備與IRIS衛星之間的協同觀測和數據共享;三是為亞洲地區的太陽物理學者提供一個學術讨論的平台,交流和研讨與IRIS相關的科研成果。IRIS衛星科學團隊總負責人Bart De Pontieu博士通過視頻連線向與會學者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期盼IRIS衛星與亞洲地區的太陽觀測設備加強合作。

通過與山東大學的多位老師和研究生通力合作,我院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太陽大氣與太陽風研究組的老師和學生為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做了大量的籌備和支持工作。會議期間我院與會人員還和多位參會的國内外專家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并洽談合作意向,收獲頗豐。本次會議也向國内外同行展示了北大的相關研究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太陽大氣研究的國内外聲譽。

IRIS是NASA的一顆小型科學探測衛星,上面搭載一台高分辨率的光譜與成像觀測設備。IRIS的主要科學目标是理解太陽大氣裡能量傳輸和耗散的機制。自2013 年發射以來,IRIS已為全球太陽/空間物理學界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觀測數據,極大推動了人們對于太陽色球層、過渡區以及日冕物理過程的研究進展。為了更好地在太陽/空間物理學界推廣IRIS數據的使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潛在科學價值,IRIS團隊先後在美國、歐洲、印度等地舉辦了六次科學研讨會,普及IRIS數據分析方法并交流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為滿足東亞地區特别是中國和韓國太陽/空間物理學界研究人員的需求,IRIS團隊于 2015年10月決定在中國威海舉辦第七次太陽界面層成像光譜儀衛星國際研讨會,由我校和山東大學的太陽大氣研究團組共同承擔會議的組織工作。随後,科學組織委員會與地方組織委員會為之進行了長達半年的精心籌備。從各方反饋來看,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上一篇:beat365官方网站慶祝4•22地球日系列活動

下一篇:beat365李四光講師團赴浙江省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