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至7月23日,beat365官方网站與意大利米蘭大學地質系合作,組織地質學科2015級12名研究生和2012級13名本科生在江大勇教授、韓寶福教授、吳朝東教授和孫榮雙老師帶領下前往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開展了12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和考察。

Dolomite實習區域
阿爾卑斯山區記錄着特提斯大洋的消亡、南方岡瓦納大陸裂解及其與北方歐亞大陸的碰撞、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統和海洋生物的演變、第四紀大冰期等重要地質過程,是世界上地質現象最豐富、地質演變過程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對其研究程度很高且産生過很多重要的基礎理論,早已成為國際上地質學的經典研究和教學實踐地區。
本次實習以二疊紀-三疊紀特提斯大洋西段的地質演化為題,自西向東選擇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區聖喬治山(Monte San Giorgio)、意大利國家地質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格裡格納山(Grigna Mountain)、以及著名的多洛米蒂山區(Dolomite)為實習點,設計了11條野外地質觀察路線,每條路線設置十多個觀察點,綜合岩石學和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等知識,進行野外地質實習。在意大利米蘭大學Andrea Tintori教授的共同帶領下,實習隊每天一條野外路線,每天在山區跋涉近6個小時,對路線上出露的各種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等進行詳細觀察和鑒定,對出現的斷層、褶皺等構造現象進行測量和素描,對地層序列進行詳細描述和記錄,對化石進行系統觀察。通過在3個區域11條路線的實踐,同學們進一步建立了同期異相的概念,對阿爾卑斯山和山前盆地演化有了深入的認識,了解了國際上古地理和古環境研究的最新觀點和方法,對如何在野外觀察與生物大滅絕和生物複蘇輻射相關的地質事件現象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野外徒步前行
實習期間,同學們認真觀察眼前的地質現象,傾聽教授的講解,記錄下自己的野外心得;同學們還觸摸到了夏季高山上的冰雪,呼吸到了阿爾卑斯山區清新的空氣,體驗到了古老的拉丁文化,參觀了當地的木雕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等,品嘗到了也擁有悠久曆史的意大利餐,與當地政府、管理機構和百姓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動,感受到野外工作的幸福。



野外實習教學

學生參觀地質博物館及木雕藝術館當地媒體報道
本次野外實習對于同學們來說不僅是一次綜合性、專業性強的地質科學考察活動,更是一次寶貴的國際學術和文化的交流經曆。同學們在感受國際學術氛圍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意大利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機會感受當地宗教、建築、雕塑等文化,以及當地居民的熱情和友好。

品嘗當地特色飲食
此次野外地質考察在國際合作部、教務部、研究生院和财務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學院領導和野外帶隊教師的辛苦付出成功舉辦,它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激發了野外工作的興趣,增強了野外複雜地質現象的綜合思維能力,是一次真正讓同學們受益匪淺的珍貴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