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beat3652017年阿爾卑斯地區野外綜合地質實習圓滿結束

日期:2017-09-04

2017年7月9日至7月24日,在beat365教務部本科教改項目的支持下,beat365官方网站與意大利米蘭大學地質系再次就高年級本科生野外研究綜合能力培養開展深度合作。在米蘭大學Andrea Tintori教授和beat365地空學院張立飛院長、江大勇教授、韓寶福教授、吳朝東教授、孫榮雙老師的帶領下,地空學院地質學系2015級本科生等共25名學生前往意大利、瑞士、奧地利等國交界處的阿爾卑斯地區開展了為期16天的野外綜合地質實習和考察。

阿爾卑斯2.jpg

意大利Ortisei地方報紙和電視台對北大師生來訪進行了報道

阿爾卑斯山區經曆了古生代的沉積作用,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和第四紀的冰川作用和河流的侵蝕作用等重要的地質過程,保留了經典的地質現象,有許多典型的地質剖面并保存了大量化石。對于這一地區的研究源遠流長,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從中學者們提出了許多具有指導性的世界性理論模型。因此,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堪稱地質學研究的标杆。

本次實習即以這個世界經典的地質學“教室”為學習場所,以阿爾卑斯演化這一課題為學習内容,綜合構造地質學、岩石學、沉積學、礦床學、地層學和古生物學、工程地質、古地理學、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學等多學科知識,使同學在學習國外經典地學理論的同時,應用自己在北大學習過理論知識,用自己的眼光觀察阿爾卑斯的演化,提升自己的綜合研究能力。

整個實習曆時16天,每天都有不同的地質考察路線,每條路線上有十個左右的地質觀察點。自西向東,實習區域分别為: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區Monte San Giorgio,Grigna山區,以及Dolomiti山區。其中,在Monte San Giorgio區域,同學們考察了位于意大利境内的中生代海相沉積地層、化石點及第四紀冰川遺迹,位于瑞士境内的工程地質考察點、南方岡瓦納大陸變質岩基底和北方歐亞大陸新生代變質岩、南方大陸與北方大陸的碰撞交界線、以及賦存的金礦等。在Grigna Mountain,同學們經曆艱苦的攀爬,沿途考察了許多不同沉積環境的沉積岩,識别了各種岩漿岩、變質岩、和斷層等構造現象。期間,Andrea Tintori教授還以報告的形式為我們講解了他對古地理演變和魚類化石的研究。在Dolomiti山區,同學們觀察到了碳酸鹽台地和深水盆地等古地理演變現象,看到了許多貝類,腕足類化石,并看到了盆地中的火山作用,還參觀了兩座地學博物館。在每個實習路線上,同學們對岩石岩性,構造和沉積環境,火山,冰川,化石等地質學現象進行了觀察與分析。在老師們的傾力指導下,同學們深入理解了同期異相現象,分析了沉積的三級層序,學習了碳酸鹽台地和台間凹陷的形成機制,發現了對應生物絕滅與複蘇事件的化石,還對斷層、褶皺等構造現象進行了解析。經過這次實習,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國際上對地質學研究的曆史與重要成果,學習了國際上前沿的地質學研究方法,開闊了視野,獲得了許多書本上得不到的教益。

阿爾卑斯3.jpg

野外行進

野外實習期間,教授們對阿爾卑斯地區豐富的地質現象進行了細緻而富有啟發性的講解。同學們聆聽教授的講解,認真記錄,對于教授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并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得到了Andrea Tintori教授的稱贊,張立飛院長也勉勵同學們要秉承地質人踏實肯幹勤思考的優秀傳統,把beat365學生勤奮好學、求實慎思的精神面貌、把地空學院的學術水平與學術風采展示給外國同行。

阿爾卑斯4.jpg

阿爾卑斯5.jpg

阿爾卑斯6.jpg

野外考察教學

在實習期間,同學們不僅考察學習了阿爾卑斯山地區經典的地質現象,而且深入體驗了意大利當地的特色文化。同學們在當地政府、自然科學機構的支持下,參觀了瑞士AlpTransit Gotthard隧道、意大利當地的地質博物館等;體驗到了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意大利文化;與當地居民進行了愉快的交流和互動,感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熱情好客。

阿爾卑斯7.jpg

與當地居民合影

“走出國門看世界地質”是學院對于同學們這次實習的期望與要求。此次野外實習,對于同學們來說不僅是一次綜合性、專業性極強的地質科學考察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和學習世界上地質學研究高水平地區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結論,更是一次寶貴的國際學術和文化交流的機會,同學們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充分感受到了意大利文化獨有的魅力。

此次野外地質考察在國際合作部、教務部、研究生院和财務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學院領導和野外帶隊教師的辛苦付出下圓滿結束,它對于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激發野外工作興趣,加強野外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是一次令學生受益匪淺的難忘經曆。

上一篇:地空學院舉辦2016-2017學年度獎勵獎學金評選工作會議

下一篇:beat365官方网站召開2017級本科新生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