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地空·國際交流】Greetings from the US, Greet to the Future——空間科學與技術

日期:2017-10-10

【序】

beat365官方网站本科生拔尖人才國際交流計劃從2016級本科生開始實施。2017年9月底至10月初,經過層層選拔,來自beat365地空學院的3支專業隊伍分别前往美國,由各個學院研究所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設置并規劃交流路線,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地球物理專業于9月25日飛抵洛杉矶,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于9月27日先後飛抵舊金山。各個專業即将展開為期10-15天的國際訪學交流活動。地質學專業計劃于2018年1月中下旬前往澳大利亞展開為期十天的經典地質野外考察及國際知名院校交流活動,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

【We Study Here in Alaska】

對于2016級本科生遊學隊伍空間分隊的各位同學來說,在美的行程進入了最後幾天。經曆了一天的休整,空間分隊的五位同學重新進入了學習和交流的狀态。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上午,在宗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來到了UAF的UA Museum of the North,在這裡對于阿拉斯加州的曆史、發展以及科研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

../2017年10月6日(美國時間)/LRG_DSC01314.JPEG

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參觀UA Museum of the North

在UA Museum,同學們不僅僅了解到了阿拉斯加的發展曆史,更欣賞了當地獨特的藝術文化。再這樣一片土地上如何孕育出一些傑出的空間科學家也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

當天下午,同學們與之前帶給我們專場報告的Peter Delamere教授實驗室的研究生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逐一介紹自己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具體研究方向,同學們也針對不同的方向進行了詢問,從同輩的角度了解到作為一名空間科學研究者需要具備的素質與素養。

同學們與Peter Delamere教授實驗室的同學們進行交流

美國當地時間10月6日,此行的領隊老師、地空學院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的何建森老師在UAF的GI報告廳内給GI空間方向的所有老師及分隊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關于其研究領域——“太陽大氣裡的磁流體力學波”的報告。将近一個半小時的報告吸引了所有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報告結束後,GI的師生針對報告中的疑問與何老師進行了溝通和交流。

../2017年10月6日(美國時間)/LRG_DSC01413.JPEG

../2017年10月6日(美國時間)/LRG_DSC01411.JPEG

何建森老師進行學術報告

【美好的記憶,未來的展望,空間再出發】

beat365官方网站2016級本科生遊學交流空間分隊赴美的全部行程至此就就進入了尾聲。當地時間10月7日淩晨,一行八人即将乘坐航班返回北京。在這段時間裡,空間分隊的所有同學們不僅僅共同感受美國知名高校的學術氛圍,而且體驗到了美國相關機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狀态。

生活中,老師和同學們自給自足

參訪中,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感受

他們共同在這裡體驗、共同在這裡成長,這些經曆正是地空學院本科生拔尖人才國際交流計劃帶給他們的。感謝宗秋剛老師、何建森老師以及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所有老師帶給同學們的這段美妙的旅程,細心的籌備、全情的付出,讓他們收獲的是一段受益終生的經曆,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的專業思想和科研理念。回想起從9月27日出發一直到10月7日這段時間的經曆,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同學們也有他們的話想說:

羅哲楷:

許多年後,當我們的青春化為相冊中發黃的相片,當拼搏的歲月刻為面龐深邃的皺紋,我們擡起頭,依然能夠看到那片二十歲時的星空,那是來自空間科學遠古的凝視。

轉眼之間,美國的遊學之行已悄然接近尾聲,伯克利的鐘聲似乎還在耳旁回蕩,費爾班克斯的山巒依然還在眼前起伏,不過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空間科學的前輩帶給我們的細緻熱情的講解。大一剛結束的我對專業知識還了解甚少,然而在教授與研究員的領導下,我深深地沉浸在了空間科學的魅力之中,我能感受到在那遙遠的天際,有着許許多多的未知等待着我去探索,那份看清種種神奇現象本質的樂趣将是空間科學對我最大的饋贈。同時,我也感受到國内對于空間科學的研究與美國相比還是各有利弊,使祖國的空間事業不斷壯大的責任也将成為我今後學習的動力,督促着我在空間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學習之餘,美國之旅依然令我回味無窮。伯克利的草坪沐浴着溫柔的陽光,使人想要躺在其中同天空的雲朵默默低語;阿拉斯加大學的道路空曠甯靜,仿佛不曾被人類打擾,正在靜靜沉思;當夜幕降臨,我站在那遠離城市燈光的山頂,與那漫天星鬥對視,宇宙的宏大如同潮起潮落一般沖擊着我的心頭,我仿佛聽見了自己的内心,那是靈魂深處對自然的敬畏。能在遊學的同時,體悟到這種來自内心深處的美,也是我此行的幸運。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空間科學的事業還等待着我們去繼續創造。

石曉霏:

在伯克利大學的空間科學實驗室(SSL),我們聆聽了幾位教授和PI的講座,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科學的喜愛,夢想與熱情随着探空火箭升空,伴着探測衛星在宇宙遨遊。ICON,MAVEN,Cubesat,Sounding rocket,POKER SOLAR PRORE....他們的講述使我了解了很多空間科學的項目,讓我接觸到了之前感覺很遙遠的東西,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空間科學的魅力。在伯克利之行的最後,我們迎着陽光,站在SSL俯瞰整個伯克利,遠處的海灣和跨海大橋明媚而閃耀,整個城市也鋪展在眼前,開闊的景色和宜人的山風為我們在這裡的遊學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阿拉斯加的天空甯靜而高遠,起伏的山脈,滿山的針葉林和鋪滿小徑的松針,總帶着自然原始的氣息。我以前總是向往着絢麗的極光,在這裡,我對極光興趣已不再僅限于視覺的美麗,而是對其本源的探索。在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UAF),Akasofu教授為我們講了太陽黑子和亞暴,作為亞暴研究的開創者,這位年近九十的老者告訴我們不要輕易把大家都接受的理論奉為圭臬,有些東西看上去衆所周知但實際上我們并不了解。

林榮:

在國外遊學,我最大的收獲有二。 一是了解到空間物理發展的光輝曆史,體會到初代空間物理前輩們為了解釋未知現象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空間科學能在一兩個世紀内有如此廣泛且深入的發展,離不開前輩們所做的那些開辟式的研究工作。在與大師Akasofu的交流中,我更加領略到一個嚴謹的空間科學工作者應該具有的質疑精神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想,成為一個這樣的空間科學工作者,要求我們不僅有入微的觀察能力,還要時有新的的靈感,一個好想法,往往能夠開辟一個新的方向,讓我們了解到更多未知 :) 二是見識了多種多樣的空間探測技術。在以前,我認為空間探測隻需要用到搭載各種儀器的衛星。而在伯克利的空間科學實驗室和費爾班克斯的Poker Flat研究中心,我認識了諸如探測火箭、超壓氣球、微型衛星等一系列各具優勢的探測設備。它們刷新了我對空間探測的理解和認識。大開眼界的同時,我更希望未來的科學工作者和工程師們,能在探測方面做出更大成果,讓人類探知到以往難以了解的“空間深處”。 此外,我們還觸及了伯克利自由開放的校園文化,欣賞了Denali國家公園的北地風光,在金門大橋上和GIS的小夥伴們眺望海灣……大大小小的驚喜和收獲難以言盡。在北大地空,獲得交流計劃的機會,真是太幸運了~

../2017年10月2日(美國時間)/LRG_DSC00691.JPEG傅昊博:

在大一的時候,我對我們地球物理大類下的三個專業,甚至是自己最感興趣的空間物理學都沒有太多的了解。所知道的内容僅限于這幾個專業的研究的領域範圍和研究對象,再加上課上學到的,大部分已經還給老師的少量專業知識。到了美國之後,我能看到的是伯克利的SSL參與了多項NASA的探測計劃,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費爾班克斯的GI對于極光的各種研究方式,Akasofu解決科學問題的過程和他對未來研究方向的期望。短短10天當中,我對空間物理學的發展與應用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

除此之外,這是我第一次到美國旅遊,第一次經曆倒時差的疲勞,第一次發現西餐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味,第一次發現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是一種多麼有趣又有難度的事情,第一次如此專業地操作單反相機……在十天裡各種豐富有趣的經曆也讓我感覺到自己不虛此行。

楊帆:

感覺在美國的這幾天,見到了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在伯克利大學,感觸最深的就是校園環境非常好,綠化度很高,學子們都享受在這裡學習的一點一滴。另外SSL的教授們也都非常nice,很耐心很熱情,也能感覺出他們對自己事業的熱愛。另外,NASA對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會提供很多星載探測器的機會,還有探空火箭,氣球等,是一個非常适合研究的地方。

在阿拉斯加,我們可能趕上了氣候最好的幾個月,大概就和北京的深秋差不多。雖然地廣人稀,但是該有的超市還是應有盡有,物資還是不缺的(FredMeyer真是太厲害了),另外這裡的公寓式住宿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異鄉的溫暖。總體來講感覺Fairbanks是個挺不錯的城市。去PokerFlat那裡學到了很多,Don Hamptor非常的棒,十分耐心地給我們講解各種方面的知識,帶我們參觀整個觀測站。晚上雖然沒看到極光,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銀河。

随着十一國慶假期進入尾聲,空間遊學隊伍也即将從美國返回祖國的懷抱,這一趟遊學旅程讓他們不斷汲取營養、不斷成長。未完待續,這對他們來說隻是個開始,他們的未來蓄勢待發……

文末彩蛋:

原計劃在POKER FLAT觀測的極光姗姗來遲,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晚上,同學們在駐地守候到深夜,終于見到了心心念念的極光,雖然時間很短,也很微弱,但足以由衷贊歎:

《蔚藍星河》photo by 傅昊博

《躍遷》photo by 林榮

《虛幻》photo by 石曉霏

../../../../../Volumes/XUZHU

《綠光》photo by 楊帆

../../../Downloads/FullSizeRender.jpg

《北鬥星的裙裾》photo by 羅哲楷

《孕育》photo by 許酌

“仰望蒼穹,探索銀河,星辰大海……”——北大空間所(PKU-ISPAT)

撰稿:許酌

攝像:許酌

極光拍攝:地空學院2016級本科生遊學隊伍空間分隊

上一篇:地空學院院友會2017年常務理事會議順利召開

下一篇:beat365官方网站2017級迎新晚會順利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