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11月15日,2017年北大地空學院“學術希望之星”初賽在逸夫二樓成功舉行。來自我院本科四個年級的33組共47名本科生參加了比賽。參賽同學通過風格迥異的科學報告,展現出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别樣風采。經過一下午緊張的比賽,最終有10個小組進入決賽,15個小組獲銅獎。本屆比賽由學院主辦,院學工辦、團委、學生會承辦。郝瑞霞、王玲華、陳斌、田偉、孫敏、何建森、田晖等老師以及張添源博士擔任了比賽評委。院黨委副書記于超美,院長助理、團委書記劉金秋分别主持了大二大三和大一大四兩個賽區的賽事。

參賽同學在進行科學報告

下午一點,初賽正式開始。初賽按照年級分為兩個賽區進行比賽。雖然每組參賽選手隻有6分鐘的展示時間,但比賽過程亮點不斷——米蘭科維奇旋回模式的探讨、行星比較學的具體運用、生命起源方式的猜想、硫化物與油氣資源關系的分析、未來能源開采方法和經濟效益的探究、3S技術應用的新方向……豐富多彩的科學報告展現了同學們對地球與空間科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繼續從事科學研究的巨大潛力。

17級新生關于米蘭科維奇旋回的研究報告

今年有不少17級新生參加了此次“學術希望之星”比賽,其中不少報告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兩組選手對米蘭科維奇旋回的研究報告:一個經過精确的計算、嚴密的推理,建立了地軸傾斜角改變導緻的地球地貌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情況變化的科學模型;另一個則從宏觀上定性的分析了軌道偏心率、地軸傾角、歲差三大周期的産生和對地球的各方面影響,并試圖以此解釋一些地質現象。同學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雖然很多人是第一次做科學報告,但是頻頻得到現場評委老師們的嘉許。

孫敏老師專注地聽報告

每組選手在報告後,評委老師依次向報告人提問。在答辯過程中,評委老師對同學們展示的内容進行了點評。老師們的問題集中于科研背景、選題原因、研究過程、成果意義等方面,深入考察了參賽者們的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此外,不少老師也向同學們傳授了自己做科研項目和學術報告的經驗,并對同學們的報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田晖老師現場指導參賽同學

據悉,2017年北大地空學院“學術希望之星”決賽将于11月24日在beat365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隆重舉行。屆時,10組參賽選手将決出最終的“學術希望之星”金獎、銀獎。期待同學們的精彩表現!

上一篇:beat365李四光講師團赴山東省莘縣展開宣講活動

下一篇:beat365李四光講師團赴山東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