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下午,在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的組織下,由焦維新老師、田晖老師和張鑫焱老師帶隊,beat365官方网站2017級本科生參觀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北京航天城。同學們在航天城依次重點參觀了空間技術研究院會展中心、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和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同學們首先來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會展中心。畢業于北大空間物理專業的校友齊燕文研究員熱情地接待了同學們。這裡展示了從上個世紀以來我國在航天事業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會展中心還展示了具有标志性意義的航天器1:1模型,包括東方紅一号、嫦娥三号等,以及當前最新的通訊、導航、資源和環境監測等各類衛星的模型,還有“玉兔号”月球車1:1模型和當年“神舟8号”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實物。焦維新教授為大家一一作了詳細的講解,讓同學們對我國的航天成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從焦老師的講解中,同學們還了解到,在上個世紀的艱苦條件下先輩們開拓創新、不畏艱難的創業曆程,體會到新一代年輕學子肩負的曆史責任和民族使命。

焦維新教授給同學們講解“神舟八号”返回艙

同學們在“嫦娥二号”模型前合影留念
随後,同學們乘車來到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參觀了幾個為航天工程服務的專業實驗室。大家首先進入為我國火星探測計劃而建的一個大型實驗室,這裡模拟了火星表面環境并即将開展火星行走等試驗項目,以保障約5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的順利實施。之後,同學們進入一棟實驗大樓,依次參觀了部件級原子氧環境試驗實驗室、輻射實驗室、月塵綜合環境實驗室和微波實驗室。航天器及有效載荷在上天之前,都需通過這些相關的實驗檢驗。隻有各項系數完美達标,才能保證航天任務的順利實施。同學們近距離地接觸了這些尖端精密的實驗裝置,認真聽取了講解員的解說,并踴躍提問,氣氛十分活躍。
參觀的最後一站是我國的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這裡,許峰研究員熱情接待了大家。大家首先看到的便是兩件我國自主研發的“飛天”系列艙外宇航服的實物展品。許峰研究員給大家詳細講解了當今世界上宇航服的類型和設計理念,并簡要介紹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情況。之後大家來到著名的“大水槽”,也就是宇航員進行失重訓練的恒溫大水池。在這十米多深的圓形大水池中,我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宇航員們利用浮力平衡重力來模拟太空中的失重。最後,大家乘車來到另一個宏大的航天員模拟訓練間,其中有空間交會對接模拟器和返回艙操作模拟器,這也是按1:1的比例建造的。訓練間牆上的展闆對航天相關的各個系統作了一些介紹,比如針對性的實驗項目、太空食品等。在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同學們感受到宇航服設計的精良與技術的高端,驚歎于模拟失重狀态下的航天員訓練的神奇與艱辛,感慨于航天事業幕後的許多人的默默付出。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個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着祖國深深的期望,他們為了肩上的責任而艱苦訓練、頑強拼搏的精神,将不斷地激勵着同學們在航天與空間探索事業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勇攀高峰。
通過本次參訪活動,同學們對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切實體會到我國航天事業的欣欣向榮,明确了自己作為一個地空學生的責任與使命。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将發奮努力,為我國的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在空間交會對接模拟器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