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2018年3月24日,在beat365理論與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組織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周仕勇、趙永紅、張海明、嶽漢老師和學工辦張鑫焱老師帶隊,beat3652017級本科生與選修本學期《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課程的同學們參觀了位于北京西郊北安河鄉的鹫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

上午9時,大家乘車前往鹫峰國家森林公園遊覽。明媚的春光裡,花朵競相開放,公園裡生機勃勃。大家登上鹫峰,盡情欣賞北京早春的宜人景色。

圖片包含 搖滾, 山, 戶外, 樹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鹫峰國家森林公園景色

午後一點,同學們來到了鹫峰山腳下的鹫峰地震台參觀。鹫峰地震台始建于1929年,是我國自主建立的第一座地震台,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伽利津-衛立蒲電磁式地震儀(垂直向1台、水平向2台)。鹫峰地震台的建立得到了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灏先生的推動,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先生主持。地球物理學家潘家麟先生和秦馨菱先生也先後來到地震台工作。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記錄了8月1日的菏澤大地震後,地震台被迫關閉。八年時間裡,鹫峰地震台共記錄了2472次地震,積累了珍貴的地震觀測資料。在這裡,大家領略到了科學前輩的艱苦奉獻精神,也看到了多種多樣的早期地震觀測儀器。

圖片包含 建築物, 戶外, 人員, 男士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周仕勇老師為大家講述李善邦先生的事迹

圖片包含 人員, 室内, 餐桌, 男士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嶽漢老師和同學們研究候風地動儀模型

接着,同學們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與白家疃地震台。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Beijing National Earth Observatory)隸屬于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中國地震局I類野外觀測台站和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觀象台南靠燕山山脈香峪大梁支脈——五道嶺,北臨京密引水渠,占地百畝,擁有科研人員23人,其中博士16人。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有着88年的悠久曆史,可謂是我國現代地震學的發展見證人,其前身正是我國第一座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抗戰期間遷至重慶北碚。地震學家們在那段艱苦歲月裡仍然不忘科研,自主研發出了“霓氏地震儀”。1947年,地震台遷往南京雞鳴寺,建立“水晶台”;而後,地震台于1957年遷至北京,建立北京地震台并于2000年全面升級成為國家地球觀象台。現在,這裡承接着6大觀測項目,擁有21台/套儀器,是我國地震台網的一個重要節點。

同學們依次參觀了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的地震監測數據中心、零磁空間實驗室、地震台儀器庫房和地磁絕對觀測室。在地震監測數據中心,同學們看到了實時的和儲存的地震波、地磁場、地表形變、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溫度等地球物理參數數據,了解了地震台的基本工作内容。零磁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空間則由一種高磁導率的材料制成,用于屏蔽地磁場來進行一系列零磁場環境的實驗。同學們了解到了實驗室進行的許多有趣的實驗,例如低磁環境下的植物發芽、動物繁殖、甚至人類的生理反應等等。

圖片包含 牆壁, 室内, 地闆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零磁空間實驗室外觀

在地震台儀器庫房,周仕勇老師和觀象台的工作人員先後為同學們介紹了各種儀器的作用,幫助同學們了解現代地球物理觀測的基本方法。最後,同學們來到地磁絕對觀測室參觀。這裡的建築材料都經過了嚴格監測,以保證地磁測量的準确性。磁傾角和磁偏角測量儀、垂直磁場分量測量儀……觀測室裡的儀器令人眼花缭亂,工作人員的細緻認真也讓同學們感觸頗深。

圖片包含 建築物, 男士, 人員, 室内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周仕勇老師為大家介紹儀器功能

圖片包含 人員, 室内, 牆壁, 餐桌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工作人員介紹老式多功能磁性、磁偏/傾角測量儀

曆時一天的參觀活動于傍晚落下帷幕。通過走進國家地球物理觀測和研究的第一線,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地球物理學的發展曆史和研究現狀。先輩科學家的奮鬥曆史和當代研究人員的前沿工作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認識了地球物理學專業。期待同學們能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國家地球物理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包含 人員, 建築物, 群組, 道路 已生成極高可信度的說明

老師同學們在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合影留念

上一篇:我院兼職教授張彌曼院士榮膺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下一篇:著名地理信息科學家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