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2019年3月29日晚,北大講座“從‘流浪地球’到‘太陽系邊際探測計劃’”在beat365第二教學樓109教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由共青團beat365委員會主辦,beat365官方网站協辦。

beat365宗秋剛教授、空間物理學專業2017級碩士研究生馬小涵同學擔任本次講座的主講人。beat365塗傳诒院士,beat365團委副書記王一涵,beat365于超美、周煦之、許酌等教師出席活動。我校師生近三百人參加了此次講座。活動由beat365團委書記劉金秋主持。

講座開始,塗傳诒院士進行了導言講話。塗院士談到,科幻電影對于科普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他指出科普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激發讀者及觀衆的興趣,因此,科幻電影與科幻小說是一個良好的途徑,其受衆不僅更廣,而且更易于激發大衆的讨論熱情。

圖1 塗院士進行導言講話

接下來進入講座的主體部分,針對大家最為關心的兩個問題:① 燃燒木星産生的激波能把“流浪地球”推開而避免與木星相撞嗎?② 為什麼“流浪地球”的軌道要設計得如此接近木星,以緻産生與木星相撞的危險呢?馬小涵同學與宗秋剛教授分别做出了詳細解答,為大家科普了洛希極限、彈弓效應、奧伯特效應等科學概念。同時,宗秋剛教授還借此機會,向與會師生介紹了我國正在規劃的“太陽系邊際探測計劃”,展示了我國深空探索計劃的遠大前景。

圖2馬小涵同學對問題進行講解

圖3 宗秋剛教授對問題進行講解

随後,進入現場答疑環節,周煦之研究員、宗秋剛教授及馬小涵同學,對同學們的積極提問做出了詳細解答,并對同學們富有思考的提問連連伸出大拇指。

圖4 同學們進行積極提問

圖5 周煦之教授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解答

最後,王一涵進行了總結發言,她對同學展現的科學熱情表示深深感動,并勉勵大家将北大的科學探索精神不斷傳承。

圖6 王一涵老師進行總結發言

圖7 全體師生合影

上一篇:海外講學計劃之 中生代哺乳動物系列課程成功舉辦

下一篇:地空學院成功舉辦“我在祖國基層”主題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