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天文學會公布了第八屆黃授書獎評選結果,北大地空學院田晖教授和國家天文台“星雲計劃”研究員闫宏亮獲獎。黃授書獎的宗旨是紀念世界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黃授書先生,鼓勵并表彰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年輕天文學家,獲獎成果需在國内完成。該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獲獎者不超過兩人。
田晖主要從事太陽與恒星大氣研究。2015年到北大工作後,他帶領團隊在太陽黑子和耀斑動力學、低層大氣活動與日冕加熱、日冕和星冕磁場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在Science和ApJ等天文學和空間科學主要期刊上發表多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論文。比如,他發起了我國NVST望遠鏡和美國IRIS衛星的聯合觀測,發現太陽低層大氣中的小尺度磁重聯事件有效加熱大氣的觀測證據,從而推動了部分電離等離子體中的磁重聯研究。他的團隊首次觀測到太陽低層大氣中的普遍性噴流——針狀物由磁重聯産生的強有力證據,挑戰了針狀物的主流理論模型,并在觀測上建立了日冕加熱與低層大氣磁活動之間的聯系。他的團隊還測得了世界上第一幅全局性的日冕磁圖,實現了用“磁震學”方法測量日冕磁場從點到面的飛躍,并為最終實現日冕磁場的常規測量帶來了曙光。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1年度中國天文年會上,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景益鵬院士為田晖頒獎。受組委會邀請,田晖作了《從日冕到星冕》的大會特邀報告,介紹了其團隊近年來在日冕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将日冕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拓展到其他恒星的外層大氣(星冕)的構想。田晖指出,星冕活動及其産生的系外空間天氣現象可以對系外行星的宜居性産生重要影響,但我們目前對星冕的了解極其匮乏,因此急需建造專門用來觀測宿主恒星的極紫外和軟X射線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