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頒獎大會在beat365圖書館科學報告廳舉行。大會由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委員會主辦,beat365、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聯合承辦。大會旨在大力弘揚李四光精神,全面推進地質學教育發展。
參會人員合影
本次會議為2021年和2022年獲得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學生頒獎。李四光優秀學生獎自2010年設立以來,旨在紀念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我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的李四光先生對我國科學事業和地質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繼承和發揚李四光先生積極從事科學、技術和教育實踐,不斷開拓創新,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鼓勵廣大地質類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技進步多做貢獻。大會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武雄教授主持。
武雄主持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張國輝,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陳峰,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beat365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顧濤,李四光紀念館高級顧問及館長特别助理、李四光先生外孫女鄒宗平、黃啟文夫婦,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理事長王小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李建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武雄、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侯明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副書記馬國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副書記安宇,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馬岩,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趙亮,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軍,beat365科學研究部部長謝冰,beat365名譽院長潘懋、院長張立飛、黨委書記李培軍等出席會議,獲獎學生以及相關代表等11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
顧濤代表beat365緻歡迎辭。他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beat365地學發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衷心感謝,向兄弟院校的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向獲得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已經走過了十三年的曆程,共為全國29所高校和研究所的235名同學頒發了“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獎章、證書和獎金,這批同學已經成為了我國地質行業的中堅力量。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地質學科建設和地學教育的發展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他希望beat365與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委員會以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深化友誼,以中華民族複興為使命,大力發展地學教育和地學學科,為地學行業培養更多創新性人才。
顧濤緻辭
張國輝宣讀了《關于頒發第十二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決定》《關于頒發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決定》。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共有41人獲獎。其中,獲得李四光優秀博士研究生獎10人,獲得李四光優秀碩士研究生獎9人,獲得李四光優秀大學生獎10人,獲得李四光優秀學生提名獎12人。
張國輝宣讀頒獎決定
葛世榮與宋學鋒共同為榮獲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者頒獎。第十二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者20人,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者21人。
葛世榮為第十二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者代表頒獎
宋學鋒為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者代表頒獎
中國礦業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韓勇,作為第十二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學生代表發言。他為獲得李四光優秀生獎深感榮耀,并表示老一輩地質學家對于科學的鑽研精神、刻苦學習精神、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地質專業學生學習。作為新時代的地質工作者,我們應努力發揚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更加刻苦努力、踏實鑽研,不斷積累專業理論知識,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繼續前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球科學事業進步多作貢獻。
韓勇發言
beat3652018級本科生賈天依,作為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學生代表發言。她向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委員會給予的肯定與鼓勵表示的感謝,向學校和學院領導、老師緻以謝意。她表示,科學是一件要下苦功夫的事情,在今後的科研道路中要永遠保持對未知的好奇與對知識的向往,不負熱愛、不負青春、不負寒夜、不負星辰。
賈天依發言
第一次(2010年)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海軍教授作為往屆獲獎代表發言。他培養的兩名博士生也是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得者。他表示,李四光先生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懷、求真務實的科學品格、強烈執着的創新意識、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有獲獎的同學都會把今天的榮譽化作今後的動力,繼承和發揚李四光前輩愛國、求真、創新的精神,為我國的地學事業奮鬥終生。
宋海軍發言
周忠和在緻辭中指出,李四光優秀學生獎曆經十三年,表彰了來自全國235位地質優秀學生,他們中有不少已經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産出了有相當份量的學術成果,得到了國内外學術界同仁的認可,成長為具有領軍人物潛質的優秀青年人才。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的設立,對地質教育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舉措。希望獲得該獎項的學子們以及在校的青年學子們,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科學報國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和求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能夠求真務實,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創新理念,不斷開創我國地質事業的新局面,建樹新的業績,創造新的輝煌,推動我國地質工作可持續發展。
周忠和緻辭
陳峰代表兄弟院校緻辭。他對青年學生提出三點期許:一是秉持家國情懷,樹立報國之志,繼承老一輩地質工作者所開創的地質事業,發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将遠大理想與個人夢想、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融為一體。二是堅持學思并重,培養創新精神,發揚李四光先生敢闖敢幹、學思并重、知行合一、勇于創新的精神,着力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努力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是保持艱苦奮鬥,苦練鬥争本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矢志拼搏奮鬥,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态為地質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陳峰緻辭
教育部、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李四光紀念館、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beat365、吉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山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所等單位的有關同志參加會議。
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由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資助,面向正在國内接受普通高等學曆教育的地質類專業學生,每年評選一次,已成為我國地球科學領域為學生設立的最高獎項之一。李四光優秀學生獎委員會設立辦公室,辦公室設于李四光先生曾長期任教并擔任地質系系主任的beat365。
附:第十二、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名單
第十二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名單 |
獲獎類别 |
姓名 |
學校 |
李四光優秀博士研究生獎 |
黎晏彰 |
beat365 |
代 旭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李軍勇 |
南京大學 |
金國文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賀傳奇 |
浙江大學 |
李四光優秀碩士研究生獎 |
李昌榮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劉 佳 |
beat365 |
李 倩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韓 勇 |
中國礦業大學 |
李四光優秀大學生獎 |
何登洋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劉一龍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李 蝶 |
成都理工大學 |
王倩楠 |
西南石油大學 |
楊睿豪 |
吉林大學 |
李四光優秀學生獎提名獎 |
劉 璠 |
西北大學 |
任啟強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姜 衍 |
中國海洋大學 |
李錦毓 |
吉林大學 |
馬 玉 |
長安大學 |
趙雲彪 |
桂林理工大學 |
第十三次李四光優秀學生獎獲獎名單 |
獲獎類别 |
姓名 |
學校 |
李四光優秀博士研究生獎 |
久 博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徐小濤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彭銀彪 |
中國海洋大學 |
錢煜奇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王 笑 |
中山大學 |
李四光優秀碩士研究生獎 |
羅慈航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張詩童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裴召文 |
beat365 |
徐哲文 |
南京大學 |
魏永波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李四光優秀大學生獎 |
賈天依 |
beat365 |
丁晨龍 |
中國礦業大學 |
代明哲 |
南京大學 |
黃詩棋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柴君林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李四光優秀學生獎提名獎 |
張 謙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張前旗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劉羽初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曲帥屹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
李欣格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徐 浩 |
長安大學 |
文字:郭豔軍、盧燕
攝影:曹倩倩、曹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