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2024年4月,澳大利亞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公布了新當選的院士名單。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著名地質學家李正祥教授(Prof. Zheng-Xiang Li)入選(https://www.science.org.au/profile/zheng-xiang-li)。澳大利亞科學院是澳大利亞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之一,成立于1954年,由在科學研究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組成。該院士身份是對其在各自專業領域内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李正祥教授

李正祥教授是地質學領域的知名學者,1978-1982于beat365地質學系讀本科,于1989年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nquarie University)完成博士。之後從1989-1990年先在麥考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 – 2006年,在西澳大利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獲得博士後研究員、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皇家地質調查局伊麗莎白二世研究員、首席研究員、大地構造特别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首席研究員/教授等多個職位;2007 以來,在科廷大學獲得教授職位,并于2015-2022年獲得澳大利亞桂冠研究員榮譽。此外,李正祥教授2019 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 (AGU) 會士;2016年獲得澳大利亞地質學會 SW Carey 獎章;2015 年度湯森路透引文與創新獎 ;2008 年澳大利亞湯姆森科學引文獎(地球科學)等。

李正祥教授主要從事全球至區域尺度的古地理和構造曆史,以及一般的地球動力學過程。他最有影響的工作是超大陸羅迪尼亞(Rodinia)和努納(Nuna)的演化、超大陸-超地幔旋回及其可能的耦合機制,以及東亞和澳大利亞的構造曆史,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谷歌學術引用超過47,000餘次(H指數105)。他的研究項目多次獲得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的資助,主持和參與了多項重要的國際科研項目,如IGCP 440羅迪尼亞組裝與分裂項目;IGCP581亞洲河流系統演化與新生代構造、氣候和全球地球化學循環的關系;IGCP648超大陸循環和全球地球動力學。

作為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成員,李教授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促進了中澳兩國在地質科學領域的合作與發展。除了和北大張南研究員的地球動力學研究組常年合作外,在國内浙江大學(2007 年至今)、中國海洋大學(2023 年至今)、崂山實驗室(2023 年 7 月至今)等多個機構任職兼職教授。他曾在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上擔任重要職務,組織和參加了在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巴西等地的相關國際會議與聯合野外考察。

上一篇:“檢察制度的前世今生及時代使命”——地空學院主題黨日活動舉行

下一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地核的精細結構及時變機制”啟動會在京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