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202410月19日,地空學院2024年青年學者研讨會在中關新園集賢會議室成功舉辦。此次研讨會旨在促進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地空學院院長張立飛、院黨委書記李培軍、副院長劉瑜、沈冰,黨委副書記江大勇出席會議,有來自不同專業的教師和學生近5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劉瑜主持。

張立飛院長首先對各位青年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強調了此次研讨會對于推動學院科研創新、加強學科交叉和學科融合的重要意義。其次,介紹了學院新大樓的建設情況和地球科學的國際交流與發展情況。最後,他鼓勵年輕學者積極申報青年人才項目,重視AI等技術的運用,通過整合資源達到自身研究成果的轉化。學院也将持續強化平台建設,優化資源配置,為青年學者提供更為廣闊的舞台與更加堅實的支持

張立飛院長緻辭

沈冰副院長“帶好研究生之心得體會”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他表示作為研究生導師,一要“早動手”,從學院本科生培養抓起,打好科研基礎;二要注重方式方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三要鼓勵學生多出去看看,參加國際會議,主動交流。

沈冰副院長經驗分享

學術報告環節,青年學者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李豔圍繞“高時空分辨尺度下行星物質與能量的動态轉化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行星内部物質和能量轉化的複雜過程。何向閣介紹了“光纖分布式地震儀的原理及應用”,展示了這一新技術在地震監測和預警方面的巨大潛力。杜江輝帶來了“現代海洋元素循環及其古海洋學應用”的報告,揭示了海洋元素循環在古海洋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汪珊分享了“地球磁層中激波的重構現象與相關機制”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黃東洋的報告“火星岩漿洋的現代遺腹子:來自礦物物理和洞察号的證據”,探讨了火星岩漿洋對火星現代地質特征的影響。王久源李嘉琪分别“海洋碳酸鹽系統與海洋碳彙作用”“行星地震學進展”為題介紹最新研究成果



交流會環節,近幾年入職的青年教師紛紛作自我介紹,并與學院領導親切交流。參會教師就學生培養、教育教學、學科交叉等進行交流與讨論,并希望學院多提供内部交流的機會,也期待新大樓建成後教師們不再被“物理隔離”。


交流環節

最後,劉瑜副院長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高度評價了此次研讨會的學術水平和組織工作,并對與會學者的積極參與表示衷心感謝。他強調,此次研讨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地空學院青年學者的學術風采,也為推動學院科研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瑜副院長總結


會議報告目錄

高時空分辨尺度下行星物質與能量的動态轉化機制

何向閣

光纖分布式地震儀的原理及應用

杜江輝

現代海洋元素循環及其古海洋學應用

地球磁層中激波的重構現象與相關機制

黃東洋

火星岩漿洋的現代遺腹子:來自礦物物理和洞察号的證據

王久源

海洋碳酸鹽系統與海洋碳彙作用

李嘉琪

行星地震學進展



上一篇:beat365舉辦“濃濃金秋情 銀發更生輝”離退休教職工座談會

下一篇:地空學院嶽漢副教授榮獲202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傅承義青年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