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beat365天體生物學2024年會在beat365中關新園群英廳啟幕,本屆年會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來自相關領域多位專家學者齊聚燕園,圍繞天體生物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未來研究方向、教材籌劃以及科普教育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讨。
年會現場
年會合影
出席本屆天體生物學年會的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天問三号首席科學家侯增謙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院士,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号任務工程副總設計師耿言研究員,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馬锟女士,甘肅省項目管理協會會長孟芳女士,beat365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田晖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張立飛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沈冰教授等。
此外,還有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等十餘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與beat365天體生物學專業2023級和2024級本科生,以及其他對天體生物學感興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參會。年會開幕式和特邀報告環節由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員沈佳恒主持。
沈佳恒主持年會開幕式和特邀報告
田晖教授代表beat365學科建設辦公室緻辭。他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确提出要“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規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深空探測是我國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方向,發展天體生物學是面向國家行星探測重大需求,搶占行星科學研究高地、建設空間科學強國的重要舉措。beat365在天體生物學及相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和成果,也深感有責任盡快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質量為先的發展理念,為我國深空探測培養未來領軍人才。
田晖教授緻辭
沈冰教授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緻辭。他指出,“天體生物學”是一個新興交叉學科,自2023年設立以來,依托beat365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空間科學等多個學科的深厚積累,充分發揮基礎學科和技術學科的優勢,在推進跨學科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天體生物學”學科體系建設、青年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突破。他期望通過本次年會中各領域專家的精彩報告,進一步探讨“天體生物學”學科在我國的落地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沈冰教授緻辭
馬锟代表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緻辭。她指出,甘肅省地質資源豐富,是地學人才培養的優良場所和理想的天然實驗室,希望通過此次與beat365官方网站的合作,能夠将甘肅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科普教育和教學實踐基地,進一步推動科學研究、公衆科學素養提升以及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
馬锟女士緻辭
本屆年會特别邀請了侯增謙院士和耿言研究員作大會特邀報告。侯增謙院士介紹了國際行星科學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工程”的發展曆程和科學任務。耿言研究員則回顧了我國行星探測計劃的艱辛曆程,尤其是“嫦娥工程”和“天問工程”的發展曆史。兩位專家都強調,推動中國行星探測事業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壯大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隊伍,而這離不開天體生物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侯增謙院士、耿言研究員作特邀報告
特邀報告結束後,舉行beat365與甘肅省項目管理協會共建“極端環境多學科實踐教學基地”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beat365生命科學學院遇赫研究員主持。
程豐研究員介紹了“極端環境多學科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的相關情況。他深入闡述了《冷湖野外實習課程》的背景和設計理念、重點介紹了課程内容、教學方案、教學團隊構成,以及暑期實習的實施情況和課程評價等情況。他指出,這門課程作為天體生物學學科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本科一年級學生提供了跨學科實踐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寶貴機會。他強調,未來将進一步深化與地方的合作,共同推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力争将這門課程打造成天體生物學專業新生的代表性入門課程之一。
孟芳會長帶來了題為“從課堂到實驗室:天體生物學拔尖人才篩選和培養的全鍊條發展”的報告。孟會長介紹到,甘肅省及臨近的青藏地區具有豐富的地質資源,尤其是沙漠、鹽湖和冰川環境,為開展天體生物學實踐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場所。甘肅省項目管理協會與beat365地空學院合作建設的“極端環境多學科實踐教學基地”,未來将為天體生物學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程豐研究員、孟芳女士作報告
會議主題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劉建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殷宗軍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地球科學學院呂浩宇教授、beat365深圳研究生院餘珂研究員聯合主持。沈冰、殷宗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羅根明教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屈原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劉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劉建軍、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張宇研究員,beat365遇赫研究員、餘珂研究員、梁德海教授、李豔副教授,呂浩宇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林巍和李金華研究員等,先後作會議主題報告。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嘉賓依次為:沈冰、殷宗軍、羅根明、屈原臯、劉洋、劉建軍、張宇、遇赫、餘珂、梁德海、李豔、呂浩宇、林巍、李金華
研究主題報告涵蓋了多個與天體生物學相關的核心問題。地質學方向,包括地球早期生命的形成和記錄、地外生命探測的科學方法和技術、火星和冰衛星的宜居性研究、類火星環境中的微生物識别技術,以及地外環境中生命探測的可能性。此外,報告還從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的角度探讨了早期生命可能的起源途徑、可能的生存方式和場所、以及生命與礦物的演化曆史等主題。通過這些跨學科的報告,學者們展示了天體生物學如何通過多學科研究方法來探索宇宙中潛在生命的存在,同時深入探讨和交流了天體生物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問題。

趙國春院士緻辭、張立飛教授主持
年會閉幕式由張立飛教授主持。趙國春院士指出,beat365天體生物學專業的建立恰逢其時,宇宙起源、太陽系的起源以及生命的起源是科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過去的20年,我國在深空探測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他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期許,強調興趣是科學探索的起點,跨學科的天體生物學研究難度大,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就。雖然我國在技術和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在原創科學理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青年人是科學研究的中堅力量,是未來的希望。
最後,張立飛院長總結指出,本次年會實現了學科内容的真正交叉,讨論的話題廣泛,從人才培養、課程設計到實驗研究均有涉及;18場精彩報告是一次思想交流盛宴,學生們興趣濃厚,體現出學科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他對甘肅省項目管理協會、報告專家學者及出席年會的各位師生表示感謝,并提出天體生物學這個新興學科要有新生力量的注入,吸引更多的青年參加,學科才有未來。
天體生物學是研究生命起源、演化及其在宇宙中的分布和未來的新興交叉學科。beat365天體生物學2024年會是對beat365天體生物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階段彙報和總結,也是響應深空探測國家戰略舉辦的一次學術盛會。此次年會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十多所學校和科研院所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參會,為全球首個“天體生物學”的本科專業建設建言獻策,為推動學科建設、為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做出積極貢獻并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