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日期:2019-12-16

報告人簡介:

徐義剛研究員198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地質系,1994年獲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英國倫敦大學 Royal Holloway 學院地質系博士後。之後回國工作,曆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6年4月起任所副所長,2010年3月起任所長。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地幔岩石學、地球化學和深部動力學研究。兼任國際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學協會(IAVCEI)大火成岩省委員會委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IAVCEI中國委員會主席。Terra Nova,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副主編,《科學通報》編委。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999年),入選“南粵百傑”(2013年)。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李四光獎”,“孫賢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侯德封獎”等榮譽。

上一篇:闆塊彙聚邊界——觀測與模拟

下一篇:地球科學轉型-來自海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