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隽軒: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考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學習。1995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随後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學習,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後留所工作至今。2001-2002年曾赴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被聘為研究員。201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近年在定量地層學、定量古生物學、定量古地理學等領域開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1)創建地質古生物多樣性數據平台-GBDB,将之發展成為地層古生物領域的國際領先數據平台,該平台先後被該領域的權威學術組織 - 國際地層委員會和國際古生物協會選為官方數據庫,2015年受命構建全球地層數據中心。(2)帶領團隊耗費10年時間将約80%的中國地層古生物資料建成數據庫并在線共享;推動全球地層古生物信息的數字化與整合工作,與深海鑽探和國際大洋鑽探的古生物數據庫Neptune實現數據共享,并受邀負責世界曆史最悠久的國家級地調中心 - 英國地調局的相關數字化工作。(3)将定量地層學與高性能計算、地層古生物大數據相結合,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定量地層學并行計算軟件,并在“天河2号”等超級計算機上累計運行超過500萬核時,極大地提高了地層古生物的數據分析能力;利用這一軟件和地層古生物大數據,建立了晚古生代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樣性曲線,其時間分辨率較國際同類研究提高200-300倍,從而準确揭示了中石炭世滅絕、晚古生代生物輻射以及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等一系列海洋生物宏演化事件的詳細進程。(4)帶領團隊針對我國南方兩套主要海相烴源岩開展綜合地層學和定量古地理學研究,識别有機質富集的主力層段,揭示黑色頁岩的時空分布特征與沉積的古地理背景。其工作被國際地科聯秘書長評價為“在過去十年對整個地層學領域做出傑出科學貢獻”,被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評價為“将整個地層學領域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