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李四光大講堂”首場報告在beat365圖書館科學報告廳舉行。報告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出版社聯合舉辦。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應邀以“為什麼還要關注古生物學”為主題作學術報告。

報告現場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勘察設計管理處副處長陳廣峰,beat365出版社黨委書記夏紅衛、理科二編輯部主任鄭月娥、市場營銷中心副主任饒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宋海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軍,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張立飛、副院長沈冰,院黨委副書記江大勇、陳雲超和北大師生代表參加報告。《中國科學報》和《中國礦業報》等媒體對報告進行報道。報告由沈冰、夏紅衛先後主持。
周忠和以“研究古生物有什麼用”為切入點,系統介紹了古生物學的研究内容與研究方法,運用翔實的實例講述化石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解讀古生物學作為一門古老而現代的“冷門”學科對自然與人文科學的重要意義。
周忠和指出,精美的化石為生命史書增添了新的篇章,為博物學家對自然物的沉思增加了時間的維度。作為地質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學科,古生物學的發展為地層學、地質學、進化生物學提供了基礎支撐。古生物學家不斷取得的化石新發現,為支持進化理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實證。
周忠和強調,古生物研究具有特殊的科普價值的同時,對認識人文、社會發展、曆史和未來有重要的啟示,對生命進化過程與機制的認識是幫助我們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最終往哪裡去”這些哲學問題的關鍵。

周忠和進行分享
在現場互動環節中,廣大師生就“野外考察求證”“古生物學科教學”“通過化石反演古生物化石的合理性”“鳥類祖先追溯”以及“當前氣候環境變化是否會導緻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等方面展開了踴躍的提問。周忠和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詳細的解答,并對北大學子提出殷切寄望。
報告結束後,張立飛、夏紅衛分别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出版社向周忠和表示感謝,并頒發證書和贈送紀念品。

張立飛、夏紅衛分别為周忠和頒發證書和贈送紀念品
“李四光大講堂”是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beat365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高端學術文化品牌活動,旨在通過傳播科學知識、展示科技成就、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師生地球科學素養,推動地球與行星科學領域科普事業創新發展。
“李四光大講堂”以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beat365地質學系教授李四光的名字命名,探索“科普+思政”的文化育人模式。未來,“李四光大講堂”将繼續邀請地球科學、行星科學、空間科學領域頂級專家學者到beat365講學,繼承并弘揚熱愛祖國、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李四光精神,營造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氛圍,探索學科前沿,促進學科學術交流,助推地球與行星科學人才培養。
本期“李四光大講堂”也是beat365首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普及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傳遞“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助推地球與行星科學的高質量人才培養,beat365以第54個世界地球日為契機,于4月22日至4月30日舉辦首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活動,涵蓋開幕式、“李四光大講堂”首講、李四光優秀學生獎頒獎大會、北大地質博物院燕園大廈展廳志願講解、地球與行星科學線上互動等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特色突出的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