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正值全國掀起學習黨史的熱潮、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際,beat365第36期黨性教育讀書班線上集體讨論活動于2021年3月3日下午2點在騰訊會議平台上舉行,讨論圍繞“學黨史、知黨情、守黨紀、悟思想的時代價值”、“牢記使命初心,決勝脫貧攻堅”、“疫情下黨員的先鋒本色和家國情懷”、“大學生黨員的成長與擔當”、“新時代地學青年黨員的專業價值和使命初心”五個主題展開。讀書班50名學員進行了小組讨論成果分享,讀書班領隊姜卓君主持了本次會議,讀書班負責人、學院黨委副書記王一涵老師參與了本次讨論。

圖1 集體讨論會議


圖2 集體讨論合影
通過前期對讀書班學員感興趣的問題和觀點進行征集和提煉總結,本次讨論提出“學黨史、知黨情、守黨紀、悟思想的時代價值”、“牢記使命初心,決勝脫貧攻堅”等五個主題,50名學員依據主題自由組隊形成10個小組,每兩個小組分别對應同一個主題進行讨論。各組于3月1日-3月2日自主開展線上小組讨論,在組長組織下,每位同學依次發言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及經曆,其他組部分同學參與旁聽,讨論十分熱烈。各組通過分享總結,分工合作,形成了最終彙報的完整成果。




圖3 部分小組成果彙報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性是指一個政黨所固有的本性,弄清楚我們黨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對黨性的理解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學黨史、知黨情、守黨紀、悟思想”作為本次黨性教育的重點内容,首先由5、6組成員進行讨論成果分享。5組同學從黨史、黨情、黨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角度進行了全面的解讀,6組同學聚焦學習黨史,深入分析了為什麼學習黨史、怎樣學習黨史和學習黨史的作用。
學習曆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黨史能讓學員了解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牢記使命初心。當下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則可以讓學員看到黨和國家最為關心的内容,加深對黨性的認識。3、4組學員聚焦“牢記使命初心,決勝脫貧攻堅”的主題,從脫貧攻堅的困難、方案舉措、真實案例、進展成就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分享,3組王雪琴同學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巴山大峽谷通過文旅扶貧、教育扶貧、産業扶貧和防止返貧等舉措實現脫貧的故事,4組劉詩琦和王帥同學,聚焦扶貧一線,介紹了青海果洛駐村第一書記劉印洲的故事和我院師生走進福建平和縣的鄉村振興記實錄。通過兩組同學的分享,讀書班學員對我國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曆史性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了解一個政黨,不光要看他們的決策和舉措,更要看到這個群體的特征和品質。2020年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戰中,湧現出了一批以人民至上的黨員群體和無數平凡而偉大的人民英雄。8組同學圍繞疫情下先鋒黨員故事、疫情下的黨員先鋒本色以及疫情下黨員和中國人的家國天下對讨論主題進行了深刻诠釋,7組同學則通過總結抗擊疫情體現的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分析後疫情時代的挑戰與舉措,表達了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再思考觀點。通過讨論,兩組學員均表示我們應以抗疫先鋒為榜樣,将偉大的抗疫精神融入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作為即将成為黨員的發展對象,1、2組學員圍繞“大學生黨員的成長與擔當”主題,分享了大學生黨員如何将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命運相結合。1組以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為例,表達了向榜樣學習的決心,并通過講述身邊大學生黨員——beat365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直博生董彥會疫情期間在疾控中心擔任志願者的故事,強調了大學生黨員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的深遠意義。2組同學結合時事新聞、理論書籍、學員經曆等内容,從大學生黨員應具有的理論、意識、貢獻和使命全面分析了大學生黨員如何成長與擔當、肩負起時代的責任。
青年黨員尤其是大學生黨員是黨的事業的希望與未來, 9、10組同學分享了小組對“新時代地學青年黨員的專業價值和使命初心” 的共同解讀。通過他們的介紹,在場學員對地學的發展與前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體會到老一代地學人李四光、高君宇等前輩的使命初心,并對地學專業的應用前景和價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9組鄧玄宇同學就寒假期間在海南火山考察期間觀察到的現象,表達了當下地質景觀保護與地學知識科普的重要性。
最後本次讀書班學院負責人、院黨委副書記王一涵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了總結。老師肯定了各組學員的選題和讨論成果,從五個主題依次進行了講解指導。她鼓勵學員們加強黨史學習,關心時事熱點和身邊小事,不斷提升黨性覺悟,以飽滿熱情迎請建黨100周年。

圖4 王一涵老師作總結發言
此次線上集體讨論活動主題豐富,内容全面,涵蓋了學員關心的話題和問題,學習效果顯著。在前期的小組讨論環節,組長組織有序,學員準備充分,線上讨論熱烈,合作分工明确;最終的線上成果分享彙報進展順利,氛圍濃厚,内容飽滿。本次集體讨論活動深化加強了全體學員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性的認知,鼓勵學員們與時俱進,時刻關心國家大事和黨的方針路線,激勵學員不斷發掘專業價值,樹立遠大理想,未來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