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為深入挖掘和宣傳表彰地空學生先進典型,展現地空學子的精神風貌,樹立可信、可親、可學的身邊榜樣,激勵地空學生自信自強、奮發向上、勇毅前行,地空學院組織開展2022年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經過個人自薦、組織推薦、網絡投票、答辯評審等環節,共有5位同學和1個集體當選。

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2022年地空學生年度人物獲得者、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2019級本科生馬千一。


【人物簡介】

馬千一,beat365官方网站2019級本科生,20229月獲得本院空間物理學專業直博生預錄取資格,将在導師王玲華研究員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學習中刻苦努力、勤思好問,本科學業成績與直博生面試成績均位列專業第一。科研方面,他積極投身本科生科研項目,在王老師指導下獨立進行輻射帶平靜時期的能量電子能譜研究,項目入選國家級創新訓練計劃。曾參加AGU Fall Meeting 2021AOGS Annual Meeting 2022等三次國際學術會議。此外,在beat365第三十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中,他主導的課題脫穎而出,獲得特等獎。在班級工作中他擔任生活委員,友善樂群,與同學們關系融洽。曾獲beat365三好學生、學習優秀獎、李彥宏獎學金、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beat365挑戰杯特等獎等榮譽及獎項。


【業精于勤,好學敏思】

2019年秋天入學北大地空學院算起,馬千一已在燕園度過了三年半的求學時光。在這一千多個日夜中,他始終秉持着“業精于勤、好學敏思”的态度,像海綿一般盡力吸收着各個領域的知識:從基礎的數學物理課程,到空間科學與技術的專業課;從學院為新生們開設的地球科學概論類課程,到全校必修的思政課、通識課……他皆用自己的思考将所學的知識内化,把它們變成構築知識大廈的一塊塊磚石,并逐漸融會貫通地化為一個整體。在他看來,高中與本科學習的不同,主要在于高中生大多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而大學生則應該學會用自己的思維審視學科的内容,批判性地接受知識和理論,并探究學科的邏輯脈絡。

對于數學與物理課程的學習,他一向堅持做足“紙面推導”功課,在一頁頁的整理複習手稿中,弄清楚每一個公式的來龍去脈,并逐漸把握住一個理論的全貌。“有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完整的理論是很優美的,”在談及學習心得時,馬千一這樣說道,“比如在掌握了向量空間理論、經典電動力學和磁流體間斷面方程後,我都有過一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 在空間科學與技術的專業課中,馬千一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同專業的同學們進行學術讨論,并以此為樂趣。他經常邀請同學們進行學習研讨,在黑闆上進行推導、讨論與思辨,感受着青春與學術激蕩的快樂。


馬千一整理的等離子體物理知識大綱(節選)

盡管早在大一上學期入學不久後,馬千一就初步定下了進入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的目标,但他仍興緻盎然地認真對待有關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等學科的地球科學概論類課程。例如在“地球系統科學”課程中,他根據老師的指導閱讀英文原版教材,廣泛學習了岩石礦物、闆塊構造、氣象水文等方面的知識,最終獲得了該課程總評滿分的好成績。期末過後,老師贈予他兩小塊矽化木樣品作為勉勵,并希望他将來能努力為地球與空間科學做出自己的貢獻。至今他仍将這兩塊樣品珍藏在宿舍的書架上,并把這份鼓舞銘記于心。此後,他還與同年級的其他同學們一起主動參與了Earth Science原版教材的翻譯工作,以方便該課程日後的教學工作。

珍藏在宿舍書架上的矽化木樣品


【投身科研,挑戰自我】

馬千一從大二上學期開始加入王玲華老師的課題組,最初他從旁聽組會和閱讀文獻做起,逐漸了解組内的研究方向和常用方法。自大二寒假起,他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輻射帶平靜時期的能量電子能譜研究”這一本科生科研項目,并在兩年的時間内逐步完成數據處理、能譜拟合、統計分析、結論彙總和論文撰寫等步驟。科研的過程雖然閃爍着探索發現的樂趣,但遠非一路平坦,馬千一在本研項目的進展中就遇到過不少困難。例如,他曾為訂下一項選擇标準而連續幾個月反複審視數據的細節,也曾為了在AGU Fall Meeting的海報上呈現出一份更好的可視化方案而廢寝忘食。當然,從長期來看,這些付出也給予了他應有的回報,起初的“科研小白”如今已逐步掌握了數據分析和結果呈現的經驗,能與王老師和同組的師兄師姐們進行定量的深入讨論,并完成了将要向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投稿的論文初稿。

2021年底,馬千一報名參加了beat365第三十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他以本科生科研的經驗為基礎,在王老師的指導下,與磁層物理方向的博士生劉志揚師兄合作,主導了新課題“中國上空同步軌道高度空間暴建模與預測”的研究。在研究進展初期,他曾遇到初步結果與前期設想相差甚遠的情況,并一度打算放棄;而在王老師語重心長的鼓勵和建議後,他改進了原先的研究計劃,并持續投入更多精力。不久後,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項目最終同時獲得了地空學院與beat365的雙料特等獎。

參加挑戰杯答辯環節


【全面發展,熱愛生活】

除了日常的課程學習與參與本科生科研,馬千一還在班級中擔任生活委員,主要負責管理班費、為全班購置物資和組織班級聚餐活動等。這一職責與他友善樂群、熱情洋溢的性格十分契合,而他為自己定下的工作理念則是“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為同學們的生活謀便利”。兩三年來,馬千一也一直用實際行動表達着自己對這份職責的重視與熱愛:中秋節時,他曾奔走六大食堂為全班同學排隊購買月餅;保研申請季時,正值北京疫情嚴重,他為大家統一網購檔案袋,既方便同學又減少了感染風險;此外,他還曾陪伴感染諾如病毒的同學外出就診、為休學的同學提供複學前的自修建議等……

在業餘生活中,馬千一喜歡以跑步、打乒乓、羽毛球等方式來鍛煉身體、放松心靈。他曾代表學院參加環未名湖半程馬拉松接力賽,所在隊伍獲得院系隊第5名。此外,他還喜歡品嘗美食與鑽研廚藝,探究食材搭配與五味調和的藝術,無論是傳統菜式還是奇思妙想的個人創新,他都樂在其中。

“夜奔”過後在五四操場上與吉祥物“地小空”的合影


【立志高遠,砥砺前行】

在燕園學習生活已三年有餘,馬千一充分領略到立足于北大這一國際化平台所帶來的寬闊視野,并深切感受到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錘煉思想、陶冶情操的幸福感。作為理學部本科生的一員,他覺得在地空學院“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求學曆程是獨特而珍貴的——在這裡,同學們既能掌握深刻的數學和物理知識,又能将這些理論應用在從地球到太陽系的一系列研究對象上,産生對科技發展、空間探索有實質性幫助的研究成果。在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中學習,馬千一感受到了未來我國大力發展深空探測與空間天氣監測預報事業的遠大前景,在這樣的時代機會下,他愈發感受到自身所學本領的價值所在。

如今,馬千一即将作為一名直博生步入學術生涯的新階段,他将在本科所打下的優良基礎上,繼續擴大學術文獻的涉獵面,深入探究本領域的前沿熱點,并找到自己博士生期間的研究興趣。他憧憬在未來成長為空間物理領域的一名專業人才,為祖國空間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馬千一在進行科研工作


上一篇:地空·學生年度人物 | 劉志揚:潛心科研,放眼深空

下一篇:瑞兔迎春,慰問暖心——地空學院領導走訪看望留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