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中午,beat365官方网站大陸動力學與資源工程研究所黨支部、構造地質學研究生黨支部聯合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終點——團城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師生黨員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增強節水意識。
南水北調團城湖教育基地主要分為室内、室外兩個參觀區,由南水北調北京工程展、明渠紀念廣場、大型實物設備展區、團城湖調節池四部分組成。
南水北調工程展室内合影
首先,師生黨員跟随講解員參觀了南水北調工程室内展館。展館通過圖片展示、視屏投影、工程沙盤、微縮模型等形式,詳細展示了北京南水北調工程的曆史、現狀和未來,讓師生黨員了解了關于南水北調戰略性工程的格局規劃、技術創新等方面知識。
師生們在聆聽講解
随後,師生黨員參觀了南水北調明渠紀念廣場和大型實物設備展。明渠紀念廣場通過地上天河、思源碑、丹水池等核心場景向師生們展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惠及的廣大地區以及受惠人民飲水思源的感恩之心。通過對實物設備展建築實物的參觀,師生們看到了工程建設者的智慧與嚴謹,也感受到了南水北調施工的艱辛與不易。
師生們參觀明渠紀念廣場
最後,師生搭乘觀光車參觀團城湖調節池。團城湖調節池是北京城市供水系統中西部重要的分水樞紐,連通密雲水庫和南水北調水源。主要任務是調節來水過程,應對斷水事件、減小供水風險、提高供水保證、确保供水對象用水安全。
團城湖明渠紀念廣場合影
通過這次參觀,師生們看到了千裡調來的水質安全有保障,可以放心喝水、喝放心水,增加了獲得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了南水北調的巨大效益,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的正确決策、正确領導以及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體會到了調水不易,進一步了解了北京市情和水情,強化師生節水意識。南來之水、滴滴不易,作為受水區的人民,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水資源,這既是對南水北調建設者和沿線人民的緻敬,也是共建美好家園的責任擔當。
黨員感想: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在第一次視察黃河的過程中,提出了南水北調的構想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在此之前,我隻是對南水北調工程有大緻了解,知道這是一項艱巨的水利工程。但今天參觀了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明渠紀念廣場之後,我深刻體會到了這項重大戰略性設施的利國利民意義,以及在南水北調工程背後的魚水深情。南水北調是舉世矚目的創舉,是新時代推動優勢互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其不斷開創,攻堅克難的南水北調精神,也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一江清水送北方”是十幾萬移民群衆背井離鄉、舍家為國、揮淚告别故土,書寫的一曲的曆史贊歌。作為當代共産黨員,更是南水北調工程直接受益者中的一員,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飲水思源”,要在南水北調精神中汲取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偉大力量;汲取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的偉大力量;汲取凝心聚力、團結協作的偉大力量!
——構造地質學2023級博士研究生 彭冰柔
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到了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對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飲水思源”這四個字的含義。同時,這次活動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誡我們要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來之不易的水。
——構造地質學2020級博士研究生 劉鑫
南水北調是中國早年由于水資源短缺而出台的一個大型水利工程,旨在通過調水調河的方式,将南方充足的水資源輸送到北方地區,這項工程因此也成為了全國水利事業的一大标志性工程。在參觀南水北調工程紀念館時,我深深感受到了水資源的珍貴和重要性。我們都是南水北調的受益者,飲水思源,學會珍惜,學會感恩,才不枉這凝結心血的工程。
——構造地質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 王宏立
這次有機會參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團城湖,讓我對這項惠及億萬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非凡,它高瞻遠矚,科學規劃,實現了跨流域、跨區域的調水供水,緩解了北方長期的缺水問題,對優化水資源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彰顯了黨和政府為人民謀福祉的初心和擔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和艱巨的系統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已有20多年,現仍在持續推進完善。在建設過程中,數十萬建設者克服重重困難,展現頑強拼搏和奉獻精神,才換來今天的供水成果。這彰顯了中華民族“世界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創業精神和奮鬥智慧。此外,南水北調項目也讓我認識到,我們要樹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态環境的意識。推動經濟繁榮的同時,還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責任。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繼續學習奮鬥,服務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積極樂觀的态度和實際行動,一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前邁進。
——構造地質學2023級博士研究生 程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