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beat365官方网站高君宇學生黨支部聯合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黨支部,共同在beat365二教527開展“革命中的戀歌——‘追憶高石之戀,汲取前行力量’”主題學習交流活動。beat365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劉卉,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姗姗,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輔導員張建偉,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副書記陳雲超,beat365團委副書記禹淑彬以及兩個黨支部的成員參加會議。
高君宇是我黨早期著名政治活動家,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建人之一。石評梅是本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的進步作家,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高、石之戀,是一曲蕩氣回腸的生死戀歌,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相依,無不流傳着感人至深的故事。1965年6月,周總理在審批北京城市規劃總圖時,特别強調要保存“高石之墓”,周總理說:“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留着它對青年人也有教育。”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高君宇精神,深入領會高君宇學長的革命理想、青年擔當,探索高石革命愛情對于新時代青年的指導意義。
陳雲超為活動緻開場辭,他向出席交流會的領導、老師與同學表示了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強調了當代青年确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性。他希望大家在活動中能夠有所收獲,時刻銘記先輩偉大革命精神與崇高愛情觀,并将這種高尚的情感轉化為推動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為實現個人夢想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陳雲超緻開場辭
高君宇學生黨支部黨員李雨晴以“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為主題介紹了高君宇的事迹,高君宇同志一生馳騁南北,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黨的組織以及領導工人運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她還講述了高君宇與石評梅之間的感人愛情故事。
李雨晴介紹高君宇事迹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黨支部黨員韓珺博介紹了石評梅的事迹,從她的生平與教育經曆、文學成就與作品以及愛情經曆等角度,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石評梅的形象。
韓珺博介紹石評梅事迹
劉卉以“革命愛情對當今青年人的愛情觀的教育意義”為主題帶來了講座。她以高君宇與石評梅的革命愛情為基礎,分析了革命愛情的理想性與崇高性、犧牲性與無私性、堅定性與韌性、沖突性與融合性等多個特點,并從多個理論出發進行了心理學解析,最後從理想性以及堅韌性的角度闡釋了革命愛情對當今青年愛情觀的教育意義。她指出,需要将個人情感與共同目标結合,重視精神共鳴與價值認同,培養家國責任感以及實現個體與集體的雙重價值,同時,愛情需要勇于面對困難與挑戰,愛中有義,情中有責,最打動人心的愛情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核。
劉卉作主題講座
在學習完高石二人的事迹以及劉卉老師的主題講座後,參加本次交流會的同學分組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并選出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同學們進行分組讨論并分享感受
禹淑彬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肯定了同學們活動中的豐富收獲以及開展本次活動對于青年人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的積極意義。
禹淑彬進行點評
劉姗姗老師進行總結講話,她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鼓勵同學們緻敬革命愛情,樹立正确的婚姻觀愛情觀以及家庭觀,深刻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并對未來兩校黨支部之間深化支部聯建表達了期望。
劉姗姗總結講話
集體合影
會前,在高君宇學生黨支部部分黨員的陪同下,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黨支部成員參觀了北大校園。
活動感想:
本次黨團日活動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高君宇與石評梅的革命愛情故事,通過聽同學的介紹和讀他們當時給對方寫的信,我認識到他們的愛情不僅是個人情感的交融,更是革命理想的共鳴,在動蕩的年代,他們将個人命運與國家未來緊密相連,展現了革命者深沉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讓我領悟到,真摯的愛情能夠超越生死,成為推動曆史前進的力量,這樣的愛情故事激勵我們堅定不移地為理想和愛情奮鬥!
——白宇丹 beat365官方网站2022級本科生
一開始了解到高石之戀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我的内心更多是惋惜之情,但當我在支部學長學姐的帶領下,通過一封封情書走進兩位先輩的精神世界時,我看到了他們在過往不幸的情感經曆上的傷痕,看到了他們沖破重重阻礙給彼此以光亮的惺惺相惜,更看到了他們為革命事業而對兒女之情的甘願克制,我的心緒也從簡單的惋惜,轉為理解,敬佩,乃至深深地動容。這次支部活動讓我也夢想着找到能與自己并肩前行的靈魂伴侶,就像高君宇給石評梅的信中說的那樣:“我們搶上前去迎未來的文化吧!”
——鄒瑜 beat365官方网站2024級本科生
參加“追憶高石之戀,汲取前行力量”主題學習交流會,讓我學習到很多。高君宇與石評梅的故事讓人感觸頗深。
他們身處特殊時代,愛情在封建包辦婚姻、過往情感創傷等諸多阻礙下艱難生長。高君宇熱烈真摯,努力沖破枷鎖去靠近石評梅,那一枚枚飽含深情的象牙戒指,見證着他深沉的愛意。而石評梅起初的猶豫退縮,終在失去後才痛徹心扉,盡顯遺憾。
他們又不隻是沉浸在兒女情長中,還懷揣着革命理想,在那個動蕩歲月為家國奔走。他們的故事,是愛情與理想交織的悲歌,讓我們看到了時代對個體的影響,更感受到他們純粹的情感、無畏的追求。也提醒着我們,要勇敢追愛,堅定逐夢,莫等失去才追悔,要珍惜當下,不負韶華。
——崔生佳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202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