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李四光大講堂”第十講暨beat365“形勢與政策”報告會在beat365第二教學樓101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芬蘭科學與人文院外籍院士、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郭華東應邀以“構建空間地球科學觀測體系”為主題作學術報告。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出版社、beat365教務長辦公室、beat365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舉辦。
講座現場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李培軍,beat365出版社理科二編輯部主任鄭月娥,地空學院團委副書記禹淑彬等出席講座。講座由李培軍主持。
郭華東院士開講
李培軍主持講座
郭華東認為,遙感衛星技術是地球系統科學中最重要的觀測數據源之一,在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和應用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構建空間地球科學觀測體系中,地球科學衛星尤為重要。他分别圍繞“全球變化科學衛星”“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月基對地觀測科學平台”等概念展開了細緻的介紹。他強調,在面對全球變化帶來的重大挑戰時,具有“宏觀、快速、準确、動态”觀測特點的空間技術已成為重要研究方式之一。針對核心的全球變化敏感因子,我國進行了星機地三位一體空間觀測敏感因子科學實驗,創造性地提出多個全球變化科學衛星科學目标及技術參數,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空間科學數據支持。
郭華東院士講授
郭華東介紹了由我國研制發射的全球首顆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号(SDGSAT-1)。他指出,SDGSAT-1是首創綜合觀測人居格局、經濟活動、熱能環境和江海水質的地球大數據衛星,可以全天時、多載荷協同觀測,開創了國産衛星數據共享新模式,填補了人-地作用SDGs空間觀測數據與監測評估的空白,具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與貢獻度。
郭華東還展示了我國關于月基對地觀測的研究。他表示,這一研究理論上突破了當前星機地全球變化觀測面臨的不足,得出月基平台看得廣、采得全、角度多、可減小估算不确定度的結論。他還與同學們一起展望了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的相關觀測設備及其計劃開展的研究。
郭華東總結了近年來中美歐空間地球科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并指出,我國空間對地觀測已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多個對地觀測系統和規模完整的衛星數據獲取、處理和分發服務的裝置體系。展望未來,他指出,空間觀測可對很多地球科學問題做出重要貢獻。包含地球循環系統科學衛星在内的一系列預期重大成果,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對地球系統六大圈層的相關科學規律的認識,顯著提升對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交互作用的觀測和研究能力,助力實現空間科學強國建設的目标。
報告結束後,李培軍、鄭月娥分别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與beat365出版社向郭華東表示感謝并贈送紀念品、頒發感謝狀。
李培軍為郭華東頒發感謝狀
鄭月娥向郭華東贈送紀念品
“李四光大講堂”是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beat365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高端學術文化品牌活動,旨在通過傳播科學知識、展示科技成就、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師生地球科學素養,推動地球與行星科學領域科普事業創新發展。
大講堂以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beat365地質系教授李四光的名字命名,探索“科普+思政”的文化育人模式,邀請地球科學、行星科學、空間科學領域頂級專家學者到beat365講學,營造熱愛科學、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促進地球與行星科學領域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