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Nature 旗下的綜合性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beat365官方网站的一項科研成果“Pressure-induced structural and spin transitions of Fe3S4”

日期:2017-04-28

近日,Nature 旗下的綜合性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beat365官方网站的一項科研成果“Pressure-induced structural and spin transitions of Fe3S4”,文章第一作者是本院在讀研究生黃聖軒同學,參加此項研究的還有博士生康端、牛菁菁以及巫翔研究員和秦善教授。

該項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理論計算方法研究高壓下Fe3S4的結構及性質。研究發現,在3.4 GPa,Fe3S4由反尖晶石結構轉變為Cr3S4型結構(CS),導緻9.7%的體積坍塌,并伴随Fe3+配位數的增加。電子态密度和電荷密度計算表明該結構相變也導緻了Fe3S4由半金屬性轉變為金屬性以及Fe的重排。在8.5 GPa和17 GPa,Fe2+和Fe3+分别發生了高自旋(HS)到低自旋(LS)轉變,并沒有發現中間自旋态(IS)。此外,該計算也得到了Fe3S4在高壓下不同物相的狀态方程。

衆所周知,尖晶石結構(SP)化合物(MgAl2O4、FeCr2O4、Fe3O4…)在地球内部廣泛存在,其在地球内部的結構變化及理化性質影響着地球深部的物理、化學及動力學過程。然而,高壓下尖晶石化合物的結構及性質還存在諸多争論,尤其是高壓下含鐵尖晶石中鐵的變化更是撲朔迷離。因此,該項研究不僅深入探讨了高壓下Fe3S4的結構變化及其磁學、電學、彈性性質,也為了解地球深部的物質組成和性質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該項研究成果于4月12日在線發表,文章鍊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6334。

圖1不同Fe3S4相的相對焓關系、晶胞體積、淨磁矩、亞晶格鐵磁矩随壓力的關系圖

上一篇:邬倫教授入選“2017中國大數據創新百人榜單”

下一篇:《Science Advances》報道我院許成研究員與張立飛教授和費英偉教授合作發現來自地球深部380公裡以下的含超矽石榴石榴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