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北京時間2015年4月25日14點11分,在臨近我國西藏自治區的尼泊爾境内發生Ms8.1地震。截至4月26日,地震已造成超過2000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17名中國公民。地震發生後2小時09分,beat365官方网站陳運泰研究小組百人計劃研究員張勇等成功确定了這次地震的破裂過程,并給出了此次地震的主要災害特征。

其結果表明,尼泊爾地震的矩震級為MW7.86,約為7.9。破裂最主要的特征是朝東南方向傳播,由于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同樣位于震中東南方向,可能将遭受較為嚴重的破壞,是此次地震的首要重災區。同時,由于破裂沒有大規模出露地表,且絕對滑動量不大,因此地震規模盡管與汶川地震(MW7.9)大體相當,但造成的震感比後者應該相對弱一些。

破裂過程是影響大地震災害特征最重要的震源參數,可為地震災害分布和災害救援提供必要的震源信息。大地震的破裂不是集中在一個點,而是在一個二維斷層平面上,朝一定方向、以不同強度傳播開來,最終形成尺度達幾百公裡甚至上千公裡的破裂面。比如,在汶川地震中,破裂從震中映秀附近開始,朝東北傳播,形成了約300公裡的斷層破裂,并在震中映秀附近、北川和青川等地,形成了強度較高的破裂集中區域。為有效開展震災救援工作,需要确定這些破裂集中區域,有針對性地分配救援力量。破裂過程快速反演,就是采用地震波資料,求解斷層面上不同位置的破裂強度,快速定位可能的重災區,為政府和地震管理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然而,由于未知參數衆多,破裂過程快速反演需要兼顧效率和穩定性的問題。在保證結果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測定效率一直是近年來國内外相關工作的瓶頸。由于震後救援工作須分秒必争,破裂過程反演時間每縮短一秒都是有價值的。張勇自2003年以來,在陳運泰院士指導下,系統開展了這一相關問題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開展了國内外大地震的破裂過程快速反演工作,将反演時間從2009年年初的約5小時縮短至目前的2小時左右。這些工作在2010年玉樹地震和2013年蘆山地震等災害性地震的震後應急救災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國内外一些研究組也發布了尼泊爾地震的破裂過程測定結果。通過比較和分析,可以對這些結果的可靠性進行判斷。比如,在張勇等發布結果後,美國USGS也發布了此次地震的破裂過程初步結果,并進行了後續更新,其當前結果與張勇等在震後2小時左右發布的快速結果基本一緻,表明快速測定的主要破裂特征已被其它工作所驗證,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上一篇: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的張顯峰老師的“區域空間信息綜合應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成果獲得新疆生産建設兵團2014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省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