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下午,在beat365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的組織下,由曾琪明老師和張鑫焱老師帶隊,beat3652017級本科生參觀了位于中國科學院北京新技術基地的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同學們依次參觀了研究所一層展廳、遙感衛星運行管理指揮大廳和數字地球平台演示大廳,了解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的前沿發展,感受了數字地球技術的獨特魅力。
在研究所一層展廳,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的曆史沿革、主要研究領域和當前定位。衛星數據接收和實時播報系統展示了在太空中遨遊的遙感衛星傳回的實時數據,分布在全國各個地區的四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的模型則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為遙感技術發展做出的諸多努力。圍繞大廳中央的大型地球儀,同學們通過一幅幅展闆了解到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技術的各方面應用。遙感所在我國曆次重大自然災害的救援行動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對救災的救援指揮輔助頗多。汶川地震中,遙感所的科研人員日夜奮戰,幫助判斷災情。有科研人員在一張遙感圖片中成功判讀出了“SOS700”的信息并通知政府有關部門,使一整個村莊中的幸存者獲得救助。在地震救援,幹旱、洪澇災害的評估,糧食産量的估算等各方面,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技術都已成為當今不可或缺的重點科學技術,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講解員介紹衛星數據接收和實時播報系統
在遙感衛星運行管理指揮大廳,同學們認真聆聽了衛星系統運行管理部工作人員的講解,進一步了解了遙感衛星運行的機制與原理。通過指揮大廳的大屏幕,同學們不僅看到了許多精美的衛星和航空遙感照片,還得以一睹分布在北極和我國喀什、密雲和三亞的四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的風貌。據介紹,我國高分系列遙感衛星的遙感圖像分辨率已經可以達到驚人的0.4m。這不禁讓同學們感歎國家遙感科學技術的強大實力。工作人員還細心解答了同學們關于衛星遙感前沿技術的諸多疑問,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認識遙感與數字地球領域的研究方法。

同學們參觀遙感衛星管理指揮大廳
最後,同學們前往數字地球平台演示大廳參觀。這裡巨大的環形銀幕讓同學們驚歎不已,覺得仿佛置身于電影院。同學們觀看了利用虛拟現實技術制作的《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世界遺産的空間技術新觀察》專題視頻,通過新技術了解了中國遙感行業的發展曆史和遙感與數字地球技術的廣泛應用。同學們不僅身臨其境地感受了數字地球的魅力,也深切地體會到當今高新科學技術發展的“中國速度”。

同學們參觀數字地球平台演示大廳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是2012年9月7日在原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成立的綜合性科研機構。研究所在遙感信息機理、對地觀測與空間地球信息前沿理論研究和國家航天航空對地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體系建設運行上做出了創新性貢獻。通過本次參訪活動,同學們對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切身感受到了我國遙感與數字地球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遙感與數字地球科學技術的獨特魅力也鼓勵着同學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向前沿研究領域邁進。

同學們在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一層大廳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