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第41個世界地球日和beat365120周年校慶,“2018·beat365化石文化周”活動在beat365隆重舉行。本屆化石文化周由beat365、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共同主辦,旨在促進古生物學科發展,弘揚化石文化自信,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活動從2018年4月22日開始,一直持續至5月7日,包括科普講座、“對話:化石文化與民族自信”、化石展覽展示、“重點化石産地文化日”等一系列特色活動。
“對話:化石文化與民族自信”
特色主題宣講活動-——“對話:化石文化與民族自信”于2018年5月4日下午在beat365英傑交流中心成功舉行,百餘名beat365學生以及來自北京市101中學的師生聆聽了對話。對話活動特别邀請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明、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我國“蛟龍”号載人潛水主駕駛之一傅文韬、beat365地空學院教授江大勇和副教授黃寶琦、國内著名德藝雙馨藝術家藍天野,共同就化石保護、文化、資源和影響力等方面展開了持續兩小時的深入對話活動。
賈躍明館長首先肯定了“beat365化石文化周”系列活動對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特别是生命起源與演化知識以及促進化石保護和研究、促進化石文化的建設的重大意義,并談了自己對化石文化的深刻理解。beat365官方网站江大勇教授談到人類在地球面前是渺小的、淺薄的,我們在探讨自然、科學、文化的時候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傅文韬先生從乘坐“蛟龍”号下海的經曆談起,圖文并茂地向現場聽衆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王原館長從國際角度出發,談到了中國化石資源和化石研究在世界範圍内的影響力。黃寶琦副教授則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與化石結緣的故事。黃老師的研究方向為微體古生物學、古海洋學,她以自己研究的有孔蟲為例講述了化石研究的有趣之處。藍天野老先生從藝術角度暢談了自己與化石的不解情緣。
嘉賓們談到,5月4日是青年的節日,十九大報告中談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青年人應該接過老一輩化石文化傳播者的火炬,肩負弘揚化石文化的重任,讓中國的古生物學,在世界上持續發出強而有力的聲音。

“對話:化石文化與民族自信”現場
“2018·beat365化石文化周”展覽現場
活動第一階段為4月22日至5月2日,開展了“砥砺奮進的中國化石保護暨特色化石”主題展,展示了生命演化史上的五個重要演化事件: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展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二疊紀生物大絕滅,中生代海生爬行動物,熱河生物群與人類演化。體現中生代海生爬行動物剛剛下海景象的《萬龍離巢》VR也在化石周上首次亮相。此外,在活動現場還展示了北大地質學系和古生物學、西部考察曆史。

“砥砺奮進的中國化石保護暨特色化石”主題展活動現場
第二階段自5月3日至5月7日,為五大重點化石産地文化日,展示了來自黑龍江青岡、貴州黔西南、重慶雲陽、山東諸城、吉林延吉各地特色古生物化石及民俗風情。來自青岡的猛犸象、巨鬣狗,來自黔西南的中生代“海怪”,來自雲陽的首次亮相的恐龍,來自諸城的角龍、甲龍,來自延吉的恐龍化石等将在beat365一一亮相。各地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展現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和特産美食,并發放紀念品。除此之外,各地還邀請了來自科研、科普、化石保護等領域的全國各地專家學者舉辦特色科普講座等,宣揚了我國在化石保護和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

beat365古生物學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理科專業之一,1909年創立的beat365地質學學科中就設立古生物專業,葛利普、李四光等著名學者曾長期在此執教,為中國古生物學的建立、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今年恰逢beat365百廿誕辰,此次化石文化周活動不僅為校慶獻禮,也通過化石展覽、科學講座、科普宣傳等多種方式、豐富多彩的活動,接待了數萬名觀衆;通過新華網、微信新媒體及多個網站向大衆展示了我國古生物學的新進展,宣傳了地球科學和古生物學,弘揚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文化,開啟了化石保護和研究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