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當地(意大利)時間2019年07月10日早上beat365官方网站實習隊在AndreaTintori教授的帶領下,開始向格裡納山(Grigna)攀登,嘗試對沿途呈現的礫岩到砂岩再到碳酸鹽岩的岩相變化做出合理解釋,還原其在二疊三疊時期所經曆的地質過程。

經過高程950米的長途攀爬,實習隊來到S.Calimero教堂稍作休整,總結并分析了接下來看到的台地相、盆地相及台盆過度相的岩性特征,對台地生長和盆地沉積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微信圖片_20190714055733

圖1S.Calimero教堂

山青、水秀;天高、地闊;雲淡、風輕。實習隊成員切身有感:“充實的是寶貴知識、感受的是異域風情、滌蕩的是人生胸襟、豐盈的是内在心靈。”

微信圖片_20190717044043

圖 2 AndreaTintori教授在給同學們解答問題

次日,實習隊繼續在北格裡納山(Grigna)向更高的海拔進發并開展野外工作。受山間大霧影響,實習隊止步于海拔1853米處的山間lodge,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對南阿爾卑斯地區格裡納山地區三疊紀的碳酸岩沉積台地-碎屑岩沉積盆地有了整體的認知。

圖3.實習隊在Grigna海拔1853米處合影

在縱覽了整個台地-盆地的全貌後,AndreaTintori教授帶領同學們繞行下山,在海拔1826米處的中三疊WengenFormation的砂岩中,同學們進行了化石找尋和鑒别工作。雖然山間霧氣缭繞,氣溫“動人”,但是同學們卻熱情高漲,發現了珊瑚、雙殼類動物、菊石等諸多化石。下午4點鐘,韓寶福和AndreaTintori兩位教授先後為實習隊同學作了關于阿爾卑斯地區火成岩和魚類化石的報告。最後,AndreaTintori教授向同學們展示了在實習區發現的一系列化石。

圖4. 韓寶福、AndreaTintori兩位老師先後為同學們作報告

圖5.觀察化石标本,從左到右,第一列為雙殼類,菊石化石(二者具體種類未知,海生,發現于WengenFormation中),第二列為珊瑚(六射珊瑚,台地邊緣淺海環境生長),龍魚化石(AndreaTintori提供,中三疊Ladinian階海洋生物)

意大利時間7月13日,在AndreaTintori教授和向導Werner的帶領下,實習隊轉場對Bletterbach地質公園進行野外考察。公園發育有膏岩沉積、河流相與海相沉積以及淺成侵入岩等。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f64e7bcee6dc68c09bd9dc845cffd99.jpg

(圖6. 似哺乳類爬行動物像)

實習開始,一尊似哺乳類爬行動物雕像帶領實習隊的思維回到了遙遠的中生代。恐龍與此類爬行動物最大的區别在于它們的站立姿勢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更利于奔跑與行走。實習團隊行進到河谷底部時,還在滾石上尋找、圈畫此種動物足迹化石的印模,過程富于趣味。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a92babae387feeee5ab0432cec67b3.jpg

(圖7.實習隊在河谷中行進)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396291173a74d3a787588f7b078025.jpg

(圖8. 沉積演化與人類求知)

正午時分,同學們抵達了淺成侵入岩與沉積序列的分界處,并對bletterbach地質公園的地層時空演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通過對路線沉積演化的梳理,同學們感悟到:隻有建立起時間、空間的概念,地質學才有其意義。

上一篇:2019年阿爾卑斯地區綜合地質實習通訊

下一篇:地空考察團開啟阿爾卑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