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意大利時間2019年7月6日上午,beat365官方网站阿爾卑斯考察團順利抵達米蘭,短暫休整後,在AndreaTintori、韓寶福、江大勇、張飛舟四位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對阿爾卑斯地區地質背景有了初步的認識。

(圖1飛機窗艙初遇阿爾卑斯山脈)

(圖2抵達米蘭,入住酒店)

次日,Andrea帶領考察團沿聖喬治山(MonteSanGiorgio)經典地質路線開展野外考察。

(圖3行走在聖喬治山上)

聖喬治山位于南阿爾卑斯構造區,被認為是三疊紀海生生物化石最為完整的“寶庫”,其符合“OUV”(outstandinguniversalvalue)的原則,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産的名單。這些化石代表了中三疊世海洋生物的大量繁盛,對生物演化及現代海洋生态系統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圖4 參觀現代碳酸鹽岩沉積)

第一個引起同學駐足的點是現代碳酸鹽岩沉積——鈣華。由于岩性的不同,地表徑流滲透經過易溶蝕的碳酸鹽岩岩層後,因下伏的火山岩緻密緊實,且不易化學溶解,水流無法下滲,因而逐漸積聚,并從斷口流出,形成山澗。由于二氧化碳分壓減少及生物微生物等複合作用,碳酸鹽重新析出,在泉口之下逐漸積聚,形成鈣華。

(圖5火山岩饋贈的新鮮果味)

接近山頂時,行進路線上岩性出現明顯變化,在Grumello斷層兩側,二疊紀火山岩與三疊紀碳酸鹽岩覆蓋的植被全然不同,火山岩一側山丘上長滿了繁茂的野果與栗樹,而碳酸鹽岩上則以蕨類,灌木為主。火山岩基底的土壤中富含大量生物必需營養元素,碳酸鹽岩營養元素較低,很難形成土壤。山脈南側漫山遍野的葡萄園,意大利美味的紅酒,都與其火山岩的地質基底密切相關。同學們在觀察地質現象之餘,也紛紛動手采摘果味。

(圖6Andrea教授與同學們熱烈讨論)

(圖7與湖光山色的合影)

中午時分,經過4小時的徒步,同學們終于登上山頂,俯瞰冰川作用形成的LagodiGhirla湖。艱苦行程後終見美麗風光,在湖光山色中,Andrea教授說出了同學們的心聲“It‘s more like a life trip rather thanfieldwork.”

上一篇:地空學院考察團開啟格裡納山之旅

下一篇:Nature雜志報道我院法文哲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