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RAS)官方公布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瑞士和加拿大等國家的48位新增外籍院士,其中7人來自中國,以表彰他們在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beat365能源研究院金之鈞教授高票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是俄羅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于1724年在聖彼得堡成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入選的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有郭沫若、李四光、宋健、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黃克智、王贻芳、郭華東、黃維,以及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楊振甯、丘成桐等。今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國人有:吳季、曹進德、高福、呂永龍、張柏春、黃路生,以及華人張希成(美國)、許立達(美國)、申澤骧(新加坡)。
金之鈞教授1992年博士畢業于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随後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石油研究所任副研究員,1993年回國,曾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盆地中心主任、副校長,2002年底調入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先後擔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地質師和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2020年,金之鈞院士加入beat365,擔任beat365能源研究院創始院長,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兼職國家能源行業頁岩氣行業标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科技部第一屆基礎研究戰略咨詢委員會成員、國家科技部“十四五”基礎研究規劃專家組成員、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能源“十四五”規劃總體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地質對比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等;曾經兼任中國石油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國家頁岩油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孫越崎能源大獎、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等。已發表論文80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34項,是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金之鈞教授創建了蓋層動态封閉性評價方法,形成“源-蓋控烴、斜坡-樞紐富集”油氣勘探評價新方法,指導了風險井部署和油氣勘探發現;最早将北美頁岩氣勘探開發引入國内,推動涪陵頁岩氣的商業發現,率先倡導頁岩油氣富集機理研究,揭示海相頁岩氣“五性一體”富集機理,建立頁岩氣源-儲-保動态協同演化模式,明确了陸相頁岩油富集條件與資源潛力,推動頁岩油氣勘探開發進程;突破經典油氣成藏模式框架,揭示了深部流體作用下複合成烴新機理,建立新的資源評價方法,拓展油氣勘探新領域。牽頭申報頁岩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頁岩油研發中心并獲批。先後主持2期“973”項目、3期國家油氣重大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中科院先導A項目、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項目等,促進了我國常規與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進程。他早年參與西西伯利亞中北部地區油氣資源評估,提議建設的中俄輸油管道并獲中俄兩國政府的共同認可,參與中俄合作開發的UDM油田是中俄最大的在産油田合作項目,與Kontorovich A.E.聯合培養了多名中俄研究生和進修生,積極促進和加強中俄學術交流,包括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喀山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油氣研究所、西西伯利亞地下資源合理利用研究中心、西西伯利亞地質設計研究院、全俄油氣勘探研究所等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