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1年度工作報告,7項地球科學方向的研究入選基金委2021年度優秀成果巡禮,4項成果入選“十三五”優秀成果回顧。11項研究成果中,北大占3項,而地空學院有2項成果入選:

1. 深時造山曆史重建

唐銘研究員、沈冰研究員與多倫多大學初旭教授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郝記華研究員合作,用碎屑锆石中的铕異常重建地球45億年活躍地殼的厚度變化,從而獲得地球自冥古宙以來的連續造山記錄,發現地球的造山活動強度在10億年尺度上有顯著的波動。研究成果“深時造山曆史重建“入選基金委2021年度優秀成果。

2. 地球輻射帶“殺手電子”産生和監測

宗秋剛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圍繞“殺手電子”的産生機制,系統發展了地球磁層超低頻波與輻射帶能量電子共振理論,突破陣列探測器及其控制關鍵技術,自主研制出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能量電子探測器,利用自主探測數據建立了“殺手電子”預報模式,并被納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和北鬥的标準預報模式,實現了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的三位一體全面發展,其研究成果--地球輻射帶“殺手電子”産生和監測獲得十三五優秀成果。


上一篇:金之鈞院士一行到訪大慶油田開展技術交流

下一篇:熱烈祝賀金之鈞教授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