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深刻領會“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beat365“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思政實踐育人的磅礴力量,校團委按照學校黨委統一安排部署,以“高舉旗幟跟黨走,踔厲奮發向未來”為主題組織開展2023年思政實踐課程。32個開課院系的75人次院系黨委書記、院長親赴實踐一線參與授課,453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擔任授課教師,374名學生黨員擔任課程助教,帶領264支思政實踐課程團隊、4143名本科生,奔赴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托400餘個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偉力,真正讀懂“國情書”“基層書”“群衆書”,答好“使命卷”,在祖國大地上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青春熱潮。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主題教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beat365官方网站思政實踐育人的資源優勢,牢牢把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主線和根本任務,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校團委的指導下,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高度重視思政實踐的開展,立足重點基地,着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積極組織并開展思政實踐課程。
全院101名2022級本科生組成五個實踐團隊,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全程指導,學院黨委書記李培軍,副院長何建森、沈冰,黨委副書記江大勇、陳雲超,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教授王玲華,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佩蓉分别帶隊,15名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擔任助教,奔赴陝西延安、湖南長沙、江西大餘、山東青島崂山、山西太原婁煩等思政實踐基地開展課程,用行動響應總書記的号召,展現了beat365官方网站學子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擔當。
懷抱夢想,體悟初心;腳踏實地,走進鄉野;敢想敢為,追求創新;善作善成,涵養文化。在今年的實踐中,學院精心設計參訪座談、團日活動、每日讨論評議、讀書會、實踐感悟分享等課程環節,做到每天調研有收獲,每日評議有總結,親身實踐有反思。五支實踐團圍繞以下五大主題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實踐課程,讓同學們在曆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
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大任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形成的曆史沉澱。實踐團始終以弘揚紅色基因為己任,通過主題活動,努力傳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以小見大,通過實踐來闡釋黨的宏觀理念,引導青年認清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
江西團師生來到大餘縣,走進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争紀念館,感受紅軍們為了信仰和自由所付出的艱辛和犧牲;前往黃龍鎮,參觀大龍村民宿建設點,感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給當地人民生活面貌帶來的煥然一新的變化;走進贛州市鎢産業技術研究院,感受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産業轉型升級變化,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陝西實踐團來到棗園革命舊址參觀學習。黨中央領導人在棗園居住期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融洽了黨群關系、幹群關系,推動了中國革命發展。現在,棗園是傳承紅色基因和弘揚延安精神的重要載體,更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南泥灣大生産運動展覽館,講解員從彼時邊區政府面臨的内憂外患和經濟壓力出發,分析了南泥灣作為大生産運動選址的自然與戰略之雙重價值,并講述了359旅戰士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動事迹。
山西實踐團來到八路軍120師358旅指揮部舊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革命曆史舊址,在八路軍120師358旅的老照片、老物件中重溫那段難忘的紅色曆史。在故事和照片裡,同學們感受到了紅軍與當地百姓的軍民魚水情、紅軍嚴格的軍紀和一衆村民對共産黨的擁護和幫助,尤其是當講解員說起為了保護紅軍而在自家門口慘遭日本侵略者戕害的房東老伯的故事時,同學們無不動容,更加真切地體悟到了先烈們那種前仆後繼、不畏強暴、心懷火種的偉大犧牲精神。

山西婁煩實踐團參觀八路軍120師358旅指揮部革命曆史舊址
湖南長沙實踐團參觀了嶽麓書院、嶽麓山與橘子洲頭。在嶽麓書院,同學們深入學習了書院的曆史沿革,體會書院中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在嶽麓山,同學們不畏酷暑,奮力争先,磨煉意志,頑強登頂;在橘子洲頭,同學們遊覽楚天風光,感受湘江壯美,更通過“數說長征”素質拓展活動,了解長征故事,生發更多感慨。
青島實踐團在紀念館會議室開展了愛國主題教育,在講解員的講述中實踐團成員學習青島革命光榮曆史、追憶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同時,在資料片中看到了崂山區為英烈家庭付出的關懷和溫暖。吃水不忘挖井人,實踐團成員在緬懷先烈的過程中堅定了理想信念,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傳承紅色基因,争做青年先鋒。
在一次次的紅色實踐中,地空青年将百年黨史中的紅色基因印刻在血脈中,深刻感悟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精神圖騰,樹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堅定信念,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擔負新時代青年的曆史使命!
撫摸紅色脈搏,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是革命的脈搏,紅色是村莊的底色,紅色是振興的力量。實踐團深入祖國廣袤土地,地空青年在參觀走訪中用眼看、用耳聽、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圖景。
江西實踐團先後實地走入青龍鎮元龍畲族村、池江鎮楊梅村和左拔鎮,撫摸村鎮的脈搏,傾聽鄉村的呼吸。大餘縣青龍鎮元龍畲族村地處章江河畔,是“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楊梅村地處大餘縣池江鎮西北部的崇山峻嶺中,它是一個美麗現代化的新農村,擁有着獨特的古代文化遺址旅遊業和大棚種植的農業養殖産業。左拔鎮鴕鳥基地利用鴕鳥養殖發展相關旅遊業,深刻體現了中國人民走在振興路上獨特的鄉村智慧。

陝西實踐團參觀黃陵縣丁村果園
陝西實踐團首先師生來到延安市黃陵縣,用眼看、用耳聽、用腳步丈量阿黨鎮的鄉村振興圖景。習近平總書記曾批示“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标識”。陝西省遵照總書記的囑托,依托黃帝陵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充分發掘黃帝陵深厚的文化底蘊,推進文旅融合,完善文化旅遊産業體系,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産業,切實把資源優勢、人文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黃陵縣堅持文旅全縣域發展、全産業融合。在阿黨鎮的丁村,對于傳統的果園經濟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産提升農業,政府在樹苗,種植,農藥等方面提供完備指導幫扶,實現蘋果提質增效。
山西實踐團主要參觀學習了婁煩縣各鄉鎮為實現鄉村振興而建設的特色産業與項目。婁煩本地政府依托各鄉鎮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發展策略,轉換思路,創新方法,有效地整合了地區獨有資源,并積極引入适宜當地的新型産業,推動當地經濟增長。
經過參訪學習,實踐團的師生對鄉村振興工作着力點和推動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地空青年将此次實踐作為新的起點,不斷學習和探索,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探訪偉人故裡,傳承榜樣精神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實踐團秉持“讓青年影響青年”的理念,帶領地空青年走進社會變遷中青年故居,通過生動、深刻、有效的實地參訪,團結引領地空青年聽黨話、跟黨走。
陝西延安實踐團師生來到梁家河村,先後參觀了知青井、梁家河村史館、知青舊居、總書記赴四川學習為村民帶來的第一口沼氣池,并聆聽了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事迹。實踐團成員表示,要深刻學習梁家河人艱苦奮鬥、實幹創新的精神,傳承習近平等一代知青紮根于人民群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湖南長沙實踐團走訪韶山,開展了“走訪偉人故裡,赓續紅色血脈”主題黨團日活動,在韶山體悟偉人成長經曆,學習先輩思想精華。實踐團在韶山毛澤東廣場敬獻花籃,向毛澤東銅像鞠躬,緻以崇高的敬意;參觀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了解毛澤東同志的生平,領悟毛澤東思想的精神源泉;走訪滴水洞,探尋主席的日常生活足迹,學習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前往毛澤東故居,傳承紮根農村、貼近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湖南長沙思政實踐團全體師生在韶山毛澤東廣場敬獻花籃
江西實踐團來到池江鎮陳毅故居,回到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傳承革命先輩的紅色基因。同學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革命曆史舊物、陳毅隐蔽處以及周籃家的老照片、老物件,重溫那段難忘的紅色曆史,陳毅與周籃嫂的軍民魚水情,陳毅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周籃嫂一衆群衆對共産黨的擁護和幫助……同學們在參觀後對那段曆史和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艱苦奮鬥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立志向先輩們學習,傳承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勇立時代潮頭,擔起民族複興的重任。
山西實踐團來到了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并在高君宇同志雕像前敬獻花籃。一進入紀念館,同學們便被被其古樸而莊重的氛圍所吸引。整個場館陳設着高君宇生前的文物和各種曆史文獻,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得以深入了解他的生活和革命事業。展覽不僅從宏觀上展示了高君宇的重要曆史地位,還通過許多細節描繪了他的個人風範和革命精神——高君宇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格魅力的人。
在一次次的探尋偉人故居、回顧曆史記憶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重溫愛國主義精神,以先輩青年為榜樣,确立自己未來的奮鬥目标,立志把青春奉獻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在社會實踐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探尋文物古迹,感悟城市魅力
“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地空學院思政實踐實踐團踏足祖國的每一寸寶地,目光觸及每一處風光,感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文化魅力。
江西實踐團前往贛粵邊界的大庾嶺,踏上梅關古驿道,參觀了這一集“古色”“紅色”“綠色”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前往牡丹亭曆史文化園,探訪牡丹亭故事的發源地;沿着章水一路步行,實踐團來到大餘博物館,全方位地了解了大餘的曆史發源、名人才傑、特産特色、文化底蘊、産業發展等信息。

江西大餘思政實踐團參觀梅關古驿道
山西實踐團在抵達婁煩縣當日下午,便去往婁煩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進行參觀,領略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實踐團的師生們來到當地的陶瓷館。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實踐團的成員們了解了陶瓷的制作流程,領略當地蘊含于陶瓷的民俗文化,更加感悟到凝結于勞動人民腦海與指尖的智慧。實踐團的成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位于婁煩縣峰嶺底村的鄉愁紀念館,領略了這一方土地上悠遠的鄉土記憶。在一方土地上,總有一些事物,會在身心疲憊的現代人的心中引起一些懷念、一些思考,所謂“看得到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婁煩縣還積極開發地區特色旅遊資源,通過發展第三産業增加就業機會,帶動鄉村振興。位于婁煩縣天池店鄉的孔雀小鎮便是婁煩縣重要的旅遊品牌之一。孔雀小鎮以孔雀為核心特色,各種活動設施豐富多樣,有星空館、科普館、啤酒廣場、孔雀喂養、雀鳥科展、彩虹滑道、卡丁車、孔雀宴、嬉水世界等多種多樣的以孔雀為主題的旅遊活動。同學們聽取了管理員的介紹,就孔雀小鎮的發展機遇與前景進行了認真探讨。
青島實踐團前往曉陽春茶文化空間,探尋茶葉的秘密。參訪過程中,同學們了解了制作茶葉的過程和加工茶葉的過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實踐團成員積極提問,認真學習和了解我國茶葉背後茶文化知識。此次參訪中,實踐團同學從中了解到的不僅僅是茶葉的制作流程,還是做茶的文化和中國背後的傳承。
從“文化足迹”中,實踐團成員探尋“何以中國”,在曆史的坐标上,以史鑒今啟迪未來。地空青年,走在這一片片镌刻着紅色記憶、悠久文化的土地,讓理想信念的種子代代相傳。
聚焦科技創新,共話發展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我國和世界發展的曆史新方位,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技創新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為深刻學習弘揚科學精神,深刻領會中國特色創新生态,實踐團成員走進當地特色科技産業,領略科技創新的魅力。
江西實踐團來到江西漂塘鎢業有限公司,通過參觀和體驗,深入了解鎢業生産相關的曆史發展和流程技術。礦區的工作人員十分細緻地介紹了整個礦區進行加工的流程,帶領同學們一步一步地感受鎢礦的處理。
青島實踐團同學們先後參觀了歌爾研發大樓、海信研究發展中心和海爾卡奧斯生态研究中心,參觀學習了青島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曆史與現狀。在海信,同學們首先參觀了海信的高端家電産品,了解到海信的黑色家電與白色家電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拓展國際市場以及自主品牌國際化一直是海信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此外,海信的産品在智慧醫療、教育、智慧城市方面的應用,充分體現了海信在研發高端技術産品的同時,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深刻覺悟。同時,作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和社會責任的良好承擔者,海信一直非常關注ESG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技術研發、生産制造、供應鍊管理、舊産品回收等環節,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環保和節能減排。在海信的參觀讓同學們充分體會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激勵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中勇攀創新高峰。

青島崂山思政實踐團參觀崂山區國際創新園
在工程實踐中,實踐團成員腳踏實地,用心傳承;在高科技産業園區中,實踐團成員體會創新,革故鼎新。地空青年将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堅定捍衛“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為己任,踔厲奮發、笃行不怠,為科技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院思政實踐課程取得了許多令人鼓舞、令人欣喜的成果,地空青年通過思政實踐課程,收獲了很多理論學習之外的見識與成長,知所從來,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實踐團學習思政大課,從過往歲月中汲取民族之魂,從當前發展中體察基層之貌,從未來藍圖中憧憬創新之力。在新征程的偉大奮進路上,在新時代的民族複興路上,實踐團的地空學子将永葆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民族氣節,在時代召喚與基層需要中找準人生站位,在曆史傳承與時代呼喚中貢獻青春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