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22
報告題目:大地電磁深部探測:以華南地塊為例
報告人:胡祥雲 教授
報告人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
報告時間:20180525-16:00:00
報告地點:理科二号樓2829
報告摘要:采用天然電磁場的大地電磁探測方法是研究地球深部結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大地電磁數據獲取的岩石圈電性結構能夠指示地球物質結構、組成以及賦存狀态,一方面可以反映構造特征,約束岩石圈熱狀态和流變性,揭示大陸的形成、演化及深部動力學機制;另一方面,可以為油氣及礦産資源的遠景評估和勘探提供重要基礎支撐。在以往各國實施的岩石圈深部結構探測計劃中,大地電磁探測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國内外學者利用大地電磁法在岩石圈殼幔結構、深部物質運移、殼幔中流體物質的分布、大陸強震孕育環境等重要地球科學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顯著成果。華南地塊是歐亞闆塊東南緣地殼生長和核-幔質量傳輸強烈的構造帶,我國花崗岩體分布最為廣泛的地區,具有罕見的世界級多金屬成礦省,是研究大陸動力學演化與成礦作用的理想基地。利用大地電磁數據可以構建華南地區岩石圈電性結構模型,研究岩石圈溫度、壓力、流變性等物理狀态,為深部流體的運移、大規模構造岩漿運動與成礦作用提供重要啟示。
參考文獻:Meqbel N M, Egbert G D, Wannamaker P E, et al. Deep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tructure of the northwestern U.S. derived from 3-D inversion of USArray magnetotelluric data[J].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4, 402(6):290-304.
報告人簡介:胡祥雲,教授,博士生導師。于長春地質學院獲應用地球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中國地質大學獲礦産普查與勘探博士學位。1994 年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從事地球物理教學與科研工作至今,現任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院長。長期從事深地電磁探測與深部資源勘探應用研究。基于MPI的大地電磁三維并行算法、重磁電三維順序聯合反演算法、基于概率密度的地球物理算法和基于盲信号的深部礦産弱異常提取及精細定位等方法研究,提高了複雜、深部礦産的預測精度和計算速度。現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電磁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