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授課人簡介:從事中生代爬行動物化石及地層學研究,發表科研論著近200 篇(部),含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PNAS等數十篇,重大會議特邀 報告數十次。研究成果于1999年和2000年被評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10大新聞,2003年振邦 杯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2007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并入選美國《時代》 雜志評選的2007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發現,2012年Nature雜志專訪。

1)多年來在中、蒙等國數十個中生代化石點進行過野外勘查和發掘工作, 組織的 對西部戈壁地區連續8年的野外考察使得新疆準噶爾盆地五彩灣地區成為世界上最 重要的中晚侏羅世過渡時期的陸相化石點;在遼甯西部的野外工作使許多極其重 要的脊椎動物化石得到發現;

2)發現和命名恐龍新屬種達30餘種,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暴龍類、鐮刀龍類、 竊蛋類、傷齒龍類、馳龍類以及角龍類的化石,世界上第一個保存睡眠信息的恐 龍标本,世界上最小的甲龍标本,世界上最小的成年非鳥獸腳類恐龍标本,世界 上最早的虛骨龍類化石和世界上最早的保存羽毛的非鳥恐龍化石。在暴龍類、鐮 刀龍類、竊蛋類、傷齒龍類、馳龍類以及角龍類等許多類群的形态學、分類學、 發育學、系統學以及形态功能學等方面的工作分别代表這些研究方向近年來最重 要的成果之一。

上一篇:Breathing easy at night: Oxygen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下一篇:大地電磁深部探測:以華南地塊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