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地球科學的學科建設曆史悠久,始于1909年的京師大學堂“地質學門”,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地質教育和科學研究機構,也是beat365建立最早的理科系之一。beat365于1952年開始地理學科建設,1958年成立地球物理系。近百年來,經過數代師生的辛勤努力,beat365地球科學各學科培養出一大批地學界的棟梁之材,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70餘位。其中,劉東升院士、葉笃正院士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2名獲得者中僅有的2位地球科學家。而實踐教學在beat365地球科學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作用。
beat365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于2001年。為了加強學科群基礎,促進相關學科交叉融合,提高地球科學實驗教學質量,學校将原隸屬于beat365地質學系、地球物理系、地理系和大氣科學系的本科教學實驗室合并,組建了beat365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為面向地球科學各專業本科生和全校學生的專業和素質教育的實驗教學平台。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beat365地球科學已經形成了幾乎涵蓋所有地球科學領域的學科優勢,是北大11個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的學科之一(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标數據庫公布的過去10年論文引用數據),并在學科配置、師資力量、科研實力和人才培養等諸方面均具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中心現擁有:
4個一級學科—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理學和大氣科學。
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11個二級學科—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自然地理學(含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人文地理學、曆史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氣象學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7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構造地質學,固體地球物理學,自然地理學(含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氣象學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1個國家二級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空間物理學。
3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地質學、地理學和大氣科學。
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造山帶與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和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空間信息集成與3S工程應用。
1個博物館—beat365地質博物館
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中心由學校負責本科教學的常務副校長、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和教務部直接領導。中心下設4個綜合實驗室、24個教學實驗室、7個野外實習基地以及3個計算機教學實驗室、1個博物館和3個圖書資料室。近5年來,中心通過學校、“985”工程、“211”項目、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金和中心自籌等多種渠道,獲得教學實驗室建設改造、運行及設備購置經費3230餘萬元,以學科間交叉融合為目标,新建教學實驗室8個,在建教學實驗室2個,新建實習基地4個,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實驗教學平台。中心現有實驗室面積1800 m2,儀器設備1135台件,價值人民币近3100萬元。中心儀器設備先進,配置合理,滿足了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等現代實驗教學的要求。
中心實行實驗教學和實驗室一體化管理。中心負責北大地球科學本科生的實驗課/實習課、野外實習的教學組織、教學研究以及實驗室/實習基地的管理,并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通選課實驗課。2001年,中心通過了北京市教委組織的“北京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評估合格實驗室”評估,是beat365第一個通過此評估專業基礎實驗室。
中心重視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兼職教師68人,其中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1人。教授講授本科生課程并指導實驗/實習課程比例超過60%。師資隊伍中包括:
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
長江特聘教授5名。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
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9名。
國家“創新團隊”1個。
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國家教學名師”正在評審中)。
中心科研實力強,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近5年來,中心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包括: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
“973”項目二級課題10項。
863項目5項。
國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
國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6項。
承擔和參與科研項目161項,科研經費總金額達5300餘萬元。
近5年來,中心教師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發表SCI論文155篇,其中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1篇。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獎勵 1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中心樹立正确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順應國際地球科學發展的趨勢,圍繞“培養具有大地球科學觀的綜合性、複合型人才”的指導思想,中心堅持“以素質培養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先導”的實踐教學理念,定位于“地球科學綜合實驗教學平台和教學—科研活動共享平台”,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以課堂實驗教學為基礎,以野外實踐教學為重點,以科研實踐訓練為突破口,進一步整合各類實踐教學資源,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形成了 “專業思維-動手能力-創新素質綜合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了 “模塊化、層次性、開放式” 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使中心成為開放式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地球科學實驗教學平台。
中心自創建以來,緻力于實踐教學改革,在管理體制、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和實驗室等方面建設,并取得了長足的相序進步,獲得:
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勵12項。
省部級以上教師個人教學獎勵7項。
中心實踐教學效果明顯,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明顯增高。(1)學生的科學興趣不斷提高,推薦和考取本學科研究生(含出國深造)的比例逐年升高,平均超過70%。(2)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獲國際數學建模比賽二等獎1項,第二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首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項;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稱号29人,北京市三好學生16人。(3)學生的創新能力明顯提高。近3年來,本科生在國内外各種學術雜志上發表的文章60餘篇,其中SCI收錄的論文20餘篇。
beat365的地球科學已經走過了99年的曆程,目前已經形成了幾乎涵蓋整個地球科學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體系。強勢的重點學科群、一流的師資隊伍、嚴謹的教學态度、濃厚的科研氛圍、開放的校園文化使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形成了“興趣—素質—能力綜合培養、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實踐教學特色,已經成為一流創新型地學人才的培養基地!
我們堅信,在國家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beat365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将成為具有國際水平的“地球科學實驗教學平台”,優秀的地球科學人才将源源不斷地從這裡走向國内外,為中國和國際地球科學事業的發展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中心地址:https://netdces.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