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關鍵詞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的一百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這一百年,中華民族從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黑暗歲月中一步一步走出來,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正确處理了革命和現代化之間的關系,在不斷艱難探索中頑強前進。

為引導廣大黨員進一步強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弘揚優良傳統,銘記光輝曆史,以及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曆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感悟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125日下午14時,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條件下,beat365地空學院史前生命與環境科學研究生黨團支部與史前生命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黨支部聯合,共同參與了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參觀學習活動。


活動合影

黨史展覽館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貫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條主線,按照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曆史脈絡,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中國共産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第二部分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第三部分是“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部分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展覽館中珍貴的文物實物、翔實的檔案資料、生動的圖片視頻、逼真的複原景觀,全景式展現了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使得前往參觀的各位黨員深受震撼。

同學跟随講解員參觀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鑒往知來、繼往開來,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繼續奮鬥!

 

 

【學習心得】

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産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最有信仰的共産黨人,領導中華民族走了與資本主義不同的國家發展之路,是最适合中國國情最代表人民利益最實事求是的發展之路。

祖國強大,我自豪,為祖國更強大而努力工作,實事求是地做科研實事求是地做教育。

史前生命與環境研究所黨支部,孫作玉

今天我與本黨支部的黨員共同參觀了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感觸十分深刻。展覽館中國家一級文物就達到420多件,其中不乏獨一無二的鎮館之寶。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是展覽館中陳列的新中國文物部門接管的第一件文物,編号為0001号的特殊文物,這就是反動軍閥殺害李大钊同志使用的絞刑架。中國的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勝利,是因為有無數革命先烈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為了實現人民富強,國家振興,不惜舍小家顧大家,抛頭顱灑熱血,為了革命勝利願意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作為新一代共産黨員,我們身處美好和平時代,沒有戰争,但是我們仍肩負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責,我們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擔當使命感,才能不辜負先烈的英勇付出,無愧于人民的期望。

史前生命與環境研究生黨支部,張皓天

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是一座展示中國共産黨奮鬥曆史的精神殿堂,2021618日,習近平總書記以及其它國家領導人在這裡重溫了入黨誓詞。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尤其是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十九大閉幕後不久,黨中央作出建設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的重大決策。總書記強調,“展覽館建設要同中國共産黨的精神相吻合,充分體現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和其中蘊含的偉大奮鬥精神,反映中國共産黨人筚路藍縷、頑強奮鬥的偉大曆程。”在入館前的廣場上,四角擺放着四座巨大的雕塑,我們支部的成員都圍繞着雕塑對上面的人物形象一一辨認。《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四組大型雕塑,分别對應“四個偉大”主題,276個人物與583塊漢白玉融為一體,講述着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奮鬥曆程。場館内的内容主要圍繞黨的四代核心領導展開,代表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四個階段。整體參觀下來,我們支部的成員無一不感歎革命先輩們勇于奉獻的精神,隻有團結一緻才能辦好事,辦大事!在心裡種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種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史前生命與環境研究生團支部,王嘉樹

展館脈絡清晰、資料翔實,豐富的文獻資料使我重新梳理和認識了中國共産黨的百年風雨奮鬥史,無數珍貴的文物更使我頻頻落淚。隔着展櫃的玻璃,我似乎能感受到那面五四運動期間北大演講隊的旗幟在北平街頭飄搖的力度、李白烈士握緊電台設備時掌心的力度、紅軍戰士翻越雪山時棕編背心下胸膛的溫度。我一行行閱讀革命先烈留給母親、愛妻、稚子乃至未出世的兒女的絕筆,他們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時為國而犧牲的 ”,他們說“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那些墨迹映入眼簾時,他們仿佛就在我面前執筆而書,懷着如何決絕的心情,奔赴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的壯烈犧牲。電子觸摸屏上長長的烈士名錄,告訴我為中國的今天獻出生命的人們永遠不會被遺忘。井岡山村民珍存的紅軍戰士所贈食鹽、“今特将随我24年的可愛之物獻出”的灰毛毯,無不凝結了幾十年來群衆對革命先烈、革命戰士的濃烈思念。數十年後站在這裡的我,也同他們一樣,不禁在心裡默念“同志們,我們想念你!”當我終于走到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下,我感到從未如此深刻而具體地理解了何為“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它”,何為“血肉鑄就的長城”。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征程,是由這一個個與我們一樣生而平凡的個體所鑄就的,而他們卻超越了個體經驗,以堅毅如鋼的革命信念,将生命融入到民族國家之未來的洪流之中。

從革命年代走入新中國時期,走入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的時代,直至我的個體記憶與展陳的曆史重疊,直至我在未定的震撼中走出展館,北京冬日壯烈的晚霞下的國家體育場閃耀着迷人的绯色,公園裡的遊人閑庭信步。時空在此交錯了,百年前在炮火中顫栗的土地如今支撐起了為世界所矚目的奇迹,曾經在壓迫中掙紮的人民如今安居樂業。沿中軸線向南,在我視野不能觸及的地方,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那裡升起。再向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豐碑被永遠銘記。

何其幸運我們生于一個這樣好的時代,同時,這當今來之不易的安甯富足更意味着建設社會主義的責任需要我們新一代的青年來肩負。正如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一文中所寄望,我們當勤以“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自勉,為建設朝氣蓬勃的中國之未來而不懈努力。

史前生命與環境研究生團支部,顧書綸

在中國共産黨黨史展覽館的參觀中,我重新回顧了中國共産黨在一次次曆史的關鍵時刻中帶領中華民族逐漸走向複興的光輝曆程。看到數不清的困難在黨員們的團結和苦幹中被克服,更加能感受到共産黨成功的必然性。聯想到自己有時因為一些小的挫折而抱怨、氣餒,我認為我們應該着重學習先輩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如果能将其運用于我們自己的生活,那麼黨史學習就更有意義。

20191班團支部,李春江

上一篇:岩礦材料博士生黨支部開展“永遠跟黨走”學生黨團日聯合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下一篇:遙感碩士生黨支部學習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